【海北州】在更高目标上拓展和升华
秋日和煦。
本报采访组来到海晏县哈勒景乡,拜访了拉毛扎西家,在这个蒙古、藏、汉、回四个民族水乳交融的家庭,一家人说的是汉语,住的是蒙古民居,吃的是清真食品,穿的是藏族服饰,过得其乐融融。
曾经到访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班班多杰感慨地说,这个家庭衣食住行中的每一个细微情境,无不表达出“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民族文化亲缘关系,无不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因缘和合”、“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
一路走访,采访组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海北各族人民始终追求民族团结进步,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一
2013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无疑,这是青海推动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加快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
与之相呼应,海北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抓住2013年9月荣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的契机,在全州上下及时动员部署,制定印发了《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意见和10个配套文件,确定“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的目标,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州创建工作,在理念创新、路径探索、完善措施、创新载体等方面,努力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提供可借鉴复制的经验和路径。
从西海镇直至四县之行,我们真切感受到海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每一份宝贵经验都源于实践。
将创建工作落实到基层、覆盖到人头,州县两级党委常委同步蹲点调研,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着眼,化解影响藏区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海北州常态化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抽调基层情况熟、群众基础好、懂汉藏双语的机关干部包村入户,集中宣讲中央对藏区的关怀,回应社会关切。
坚持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全州2400多名机关干部,确定基层联系对象2700多名,累计为基层解决困难问题2183件,帮扶生产生活项目471项。
自下而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全州抽调数百名干部,开展“五进”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州委、州政府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使之占州县财政支出的80%。
这一年来,据省综治办和省统计局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自治州各族群众对全州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82%。
这一年来,全州完善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一年来,海北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继续扩面,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比全省水平510元高出16元,“先住院,后结算”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应用。
这一年来,全州推行“3+9+3”教育发展机制,促进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一年来,全州完善了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专业扶贫“三位一体”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和有效性,保证扶贫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这一年来,全州以保护、挖掘、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为重点,设立了800万元的民族文化发展基金。
这一年来,全州所有行政村建有卫生室、文化室、农家超市,所有行政村100%的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和通讯全覆盖。
二
在新形势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不是对过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拓展和升华。
坐落在的牛心山脚下的祁连县八宝镇城西社区,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社区支部书记姚福红常常叮咛社区工作人员,要始终把民族团结摆在工作的第一位。在社区党员活动室,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和电教设备,居民常常接受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在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大家常常能听到居民张锦秀用现编现场的方式演唱了歌颂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歌曲。社区还常常组织辖区各族干部群众走上街头大扫除,为靓化家园尽心,齐心协力建设和谐、团结、舒适、优美的新型社区。
刚察县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支部书记根太加担任党支部书记6年多来,凡村里的重大事项和决策,他都召集村社干部与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协商;他大胆创新,确立了环仓秀麻村“片区+网格+网点+牧户”社会管理新模式;他提出了“兴办实体促发展,加快生产经营转型见效益”的村级发展战略,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创新经营销售模式,兴办经济实体,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他的倡议下,村上为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每人补助100元,考入大学的学生每人补助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群众打消了顾虑纷纷参保,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新型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
正因为在这个群众信任的“好书记”引领下,环仓秀麻村连续被评为创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达标村,彻底摘掉了后进村这顶旧帽子。
前不久,“民族团结杯”摄影作品赛暨“我爱泉吉”老照片征集活动在全乡红红火火铺开了,一时间泛黄的老照片和抓拍的新照片在办公桌上摞成了堆。新老照片一对比,泉吉乡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全打开了,归根到底,其实不外乎三句话:党的政策好,民族团结好,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桩桩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泉吉乡虽小,可创建活动的视野却很宽。
……
时至今日,这样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硕果累累,多个集体和多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正是有了这样的广泛基础,国家民委在全国范围内确定13个州(市、盟)为试点区,海北州成为我省唯一登榜的示范试点州。
政策的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去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正是循着这条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创建,正在海北州全方位、多层次拓展着它的内涵和外延。
自信和勇气
自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各族群众始终追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族群众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作为我省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地区,海北州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安排部署,结合州情实际和各族群众意愿,把“民族团结进步建州”上升为自治州发展战略,把创建工作融入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深化思想引导、推进法制建设、抓基层打基础、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推进双语教学、加强管理创新、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一系列有力举措的背后,是海北展示出的自信与勇气,这种自信和勇气,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认同不断深化,对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推动了海北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海北的实践强有力证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福祉的根本所在。(官群 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