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祁连“飞地模式”借船出海
近年来,祁连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实施“飞地经济、飞地工业、飞地牧草、飞地蔬菜、飞地教育”等模式“借船出海”,架接产业链条,延伸服务半径,为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面对城市发展空间限制、建设用地趋紧、技术、人才紧缺等制约发展现实因素,祁连县在经济、社会、民生、教育等领域另辟新径,尝试“飞地模式”。祁连鸿福公司落户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后,投资5.5亿元,实施碳化硅半导体项目。在项目建设、税收征管、固定资产等主体要素上,公司与南川工业园区达成协议,实现了有效对接和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祁连县还鼓励农牧、种养殖等相关产业“飞出去”,让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飞进来”,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农牧互补、草畜联动”,祁连县借助河西走廊气候与水土等优势,引导有需求的农牧民在甘肃张掖、民乐、青海门源等地采取“租赁、承包、订单、联营”等方式,实施“飞地牧草”战略,目前“飞地牧草”规模近50000亩,达到了两地资源优势互补、土地增效、群众共同增收的目的。同时,祁连县租赁甘肃张掖市土地257.3公顷,建成“飞地蔬菜”基地,与祁连县冰沟工业园区投资4008万元建成的农副产品保鲜中心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飞地蔬菜”供应模式,并逐步辐射海北藏族自治州四县。祁连县还借助省内外爱心企业和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牵线搭桥,寻求“飞地教育”模式,先后向重庆、山东威海输送高中生41名。由江苏南京景枫投资公司出资1650万元,在南京市江宁中学设立祁连民族高中班,祁连县选送了118名初中生接受优质教育。2015年,祁连县又选送33名高中生分别送往山东聊城和滨州就读。“飞地教育”模式不仅使该县师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接受到了发达地区的良好教育和优质资源。
祁连县“飞地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祁连县生产力布局调整,也让当地群众得了实惠尝到甜头。(聂文虎 马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