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和煦的春风吹拂草原 海晏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纪实

21.05.2014  10:29

  

  沿湟水溯源而上,波光荡漾的青海湖、繁花遍野的金银滩草原在眼前无限地铺展开来,我们的采访目的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就坐落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海晏,美好的寓意,美丽的地方。这片土地曾经诞生了共和国核盾牌与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藏区支持力度,海晏借势发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群众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海晏干部群众发现,一个严峻的课题也随之摆在了他们面前——

  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农牧业县,海晏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比起城镇来,那些星星般洒落在草原深处和农区的乡镇、村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明显落后,即便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也相当有限,与全县经济发展形势、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和落差。

  如何让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如何提升全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让群众在钱包逐渐丰盈的同时也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温暖阳光?这成为海晏县决策层必须面对的一道命题。对此,海晏县委书记董玉毅态度坚定:“将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牧区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服务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是执政为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强化保障促和谐——从群众最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入手

  提起自己的两个孙子,67岁的金滩乡岳峰村农民王有邦难掩幸福和自豪:“大孙子到县城读书,学校条件好,老师水平高;小孙子在乡幼儿园天天学习画画、唱歌、跳舞、识字、做手工,玩游戏,还学会了普通话。”王有邦说,“现在,农牧民的孩子也享受着和城里娃娃一样的教育条件!”

  王有邦的孙子就是海晏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受益者。

  为了推进全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宏大的工程,海晏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民政社会福利保障、基本文化服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让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草原、农村和城镇。

  《海晏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

  蓝图既已绘就,海晏各级党员干部从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环境、安全等重点、热点问题入手,全力以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0年6月,海晏县筹集资金1亿元,整合教育资源,将全县原有的21所中小学撤并为两所规模化学校,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全县城镇和农牧区的中小学生都在这两所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11年至今,海晏县下大力气将学前教育向农牧区延伸,累计新建、扩建、改建幼儿园12所,比原来增加了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7%,实现了农牧区学前教育基本覆盖,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连续实施14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城乡。农牧区群众能随时呼叫村医上门诊治,实现24小时在村内就诊。全面实施“先住院,后结算”,落实大病救助措施,基本解决了困扰农牧区多年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全县群众实现就近医疗。

  社会保障均等化方面,海晏取得了新农合参合率连续9年巩固在100%、新农保参保率连年保持在99.8%、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等一系列可喜成绩,贫困群众稳步脱贫,6500名游牧民城镇、农村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在全省牧区率先实现县城和农牧区卫星数字电视“双网”高标准全覆盖,把党的声音传遍草原。

  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投资近亿元,建成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县文博馆、文体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民族体育场,结束了全县无场馆的历史。

  在海晏,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均普照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阳光,城镇居民、农牧民和弱势群体都公平地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温暖。

  来到青海湖乡同宝村的定居点,一排排整齐的牧民定居房跃入记者眼帘。村广场旁,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等一字排开,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

  幼儿园园长黄官洛告诉记者,牧民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园,也可以选择到州里或县里上幼儿园。在这所牧区幼儿园里,电子琴等教具一样也不少,"小银行"、"小超市"等大型玩具琳琅满目,孩子们做的泥塑、豆贴画、绘画作品摆满了教室,灿烂的笑容诉说着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喜爱。

  同行的县教育局干部李生元告诉记者,县上抽调了骨干教师从事幼教事业,一些农牧区幼儿园的设备条件甚至超过了城里的幼儿园。

  幼儿园旁是干净整洁的乡卫生院,B超、心电图仪、生化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设备一应俱全,藏医扎西昂秀正在为患者作诊疗。他说,县上很重视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2007年从海北卫校毕业后,他先后被送到州上、省上和北京进修藏医业务,提高很快。别人告诉我们,扎西昂秀已小有名气,平均每天有十几个牧民专程来找他看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确保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均等,强调机会均等、资源共享和制度统一,实质是"底线"均等。通过一个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的实施,海晏县把社会公平的阳光洒向了草原、农区,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困难群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好处和变化——在上学、就医、就业、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等等方面,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有保障,越来越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农牧民和城里人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多元投入聚能量——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多种方式汇聚资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钱从哪里来?

  海晏县采取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与社会捐赠相结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等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展力度,全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正在建设的"海晏县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区"无疑是海晏县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一个典范。

  记者在现场看到,发展区主体工程已完成,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水电暖安装和内部装修。这里房屋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建筑内设计了高龄失能老人照顾、孤儿和残障儿童抚育、老年人日间照料及救助管理站多个功能区。为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生活,功能区配备了药房和紧急呼叫装置,贴了防滑地面瓷砖,为照顾老人们的信仰习惯,还预留了将来作为佛堂的房间。

  海晏县民政局局长司正彪说,"福利发展区是以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为主体,整合民政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民政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2524万元建设的。"

  据司正彪介绍,今年6月底,工程全部交工并投入使用后,在全县分散养护、寄养、托养的130名五保户、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将搬进福利区,安享新生活,接受专业服务。"这将彻底改变以往海晏县社会福利事业基础设施简陋、社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能力有限,明显滞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状况。"

  海晏全力提高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2013年,该县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建设项目纳入投资规划,全年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达到5.4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8.2%。

  一方面,政府担起了投入的大头,另一方面,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社会各界以爱心捐赠、投资等多种方式汇聚着资金和能量,推动着青海湖畔这个农牧业县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

  为弥补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海晏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近年来,全县争取到学前教育社会援助资金310余万元。全县因地制宜设置了12所寄宿制、全日制、公办、民办等多种规模类型的幼儿园。

  海晏在海北州率先启用的校车就是采用社会捐赠加上政府补贴,落实资金200余万元购置的。每个周末,这些黄色的校车载着偏远农牧区的学生上下学,拉近了学校和家庭、城镇和农牧区之间的距离。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标准化运动场建设项目、青海湖乡怡海侨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山村幼儿园计划、华夏绿洲助学行动……近年来,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领域,这个草原县引进的资金就达1100万元左右。

  思想深处起变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观念的变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给城镇和农牧区群众带来的绝不只是物质方面的实惠。

  青海湖乡怡海侨心幼儿园园长黄官洛曾担任过多年的小学教师,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每个学期自己都要和同事们走帐入户动员牧民送孩子上学。如今牧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不需要做动员工作,相反经常有牧民主动向老师咨询孩子是否到了入园、入学年龄,还有牧民请求老师收下年龄尚小的孩子。"牧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在青海湖乡同宝村采访时,党支部书记仁青一见到县教育局干部李生元就急切地问:"能不能给村里解决一些课桌板凳?"原来,今年2月,同宝村两委组织本村大学生为中小学生补习功课,有几十名孩子参加,谁知补习班结束不久,便有村里村外的牧民接连给仁青"打招呼",要求"预订"的补习名额达到一百几十名,这样一来,到了暑假村两委办公室的桌椅板凳肯定不够用。

  仁青说,他以前还曾为自己的初中文化程度自豪过,但现在,不懂电脑和网络的他明显感到了知识的匮乏。

  "牧民如果没有文化,自家的牛羊病了连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有技术人员下乡来传授牛羊养殖技术也听不明白。"仁青说,"在这个时代,牧民要想真正发家致富,没有文化知识绝对不行。"

  观念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教育方面。

  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入户调查中,在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高血压等患者进行的一次次定期走访中,在三角城镇、西海镇街头免费提供体检的"健康小屋"中,人们一次次接受着健康知识的教育,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坚持体育锻炼,餐桌上的饮食荤素搭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海晏连年实施农牧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牧民体育健身等四大文化体育工程,一个个设施完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让农牧民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文化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读书、唱歌等文化生活。记者采访期间,"甘子河乡牧区青年文化节"正办得红红火火,牧民们表演藏族、蒙古族传统歌舞和现代歌舞,展出自己制作的唐卡、绘画、石刻作品,表彰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让人顿感一股健康、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而海晏的各级干部,在落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足迹踏遍了海晏的农村、牧区、乡镇和困难群众的家,他们从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为农牧民和困难群体办实事,解忧愁。他们说,能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感到很自豪。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改进,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对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也理解得更为透彻了。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过草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使农牧民群众中一些延续了千百年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深刻变化,对知识、科学、文明、健康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正成为越来越多海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辛元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