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发展短板

16.11.2016  11:05

  青海新闻网讯 海西州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判分析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改善和解决的十个重大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全力补短板,为建设现代化强州提供支撑。

  大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失败的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优化配置使用现有创新平台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依托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竭力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全力打造柴达木科技走廊,把海西建成全省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区。

  用改革释放新的生产力,调整新的生产关系,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和党建领域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抓手,深化行政管理、财税、户籍等各项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农垦企业、农牧区综合改革和企业“混改”步伐。

  用好“一带一路”带来的契机,深入挖掘海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多维度加大海西开放力度,全方位构建海西的“朋友圈”,全力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工作,招引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积极寻求智力和产业帮扶,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百舸争流、千帆竟渡的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深入实施“十万百千”人才战略,广纳天下英才。以建立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为基础,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体系,推行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建设省外柴达木人才汇集中心;以引进高层人才为抓手,大力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以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培养本土“工匠式”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突出以用为本,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念,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和财政资金引导,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发起设立综合性、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建成集各类金融交易方式为一体的地方综合金融平台,加速做大金融资源总量,打造全省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大力引进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培育金融、类金融机构达到50家以上。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优势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培育10家以上上市企业。

  紧抓政策机遇,谋划和实施一批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配套、适度超前、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陆空两路交通网,建设交通大骨架。推动电网全域覆盖,加快特高压电力送出通道和智能电网、微电网建设;完善基础信息网,实现光网城市全覆盖。

  继续加大重点地区、重要成矿带的投入及勘查力度,使海西成为国家重要资源接续地。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高效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土地占补平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向节约型、循环型、高效利用型示范性企业倾斜,做到真正的物尽所用,物尽所值。

  全力构建政务公开透明、服务高效便捷、市场健康有序、社会诚实守信的海西良好经济生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使海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程序最少的地区之一。深度开展暖商亲商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商爱商扶商的良好氛围,构建新型政商社商民商关系。

  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职责一致、运行通畅、执行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央、省驻州单位要积极主动挑起大力建设海西重担;驻州军警部队要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双拥共建的模式;驻州各企业要积极参与海西建设,在海西谋实业、强投资、创大业。

  紧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建立创业创新基金,建设科技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一批创客空间等“双创”示范基地,充分激发全民“双创”热情。支持和鼓励兼具能力与意愿的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千名本地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鼓励支持本土中小型企业成长,推动本土骨干企业成为加快海西经济发展的示范者、领军者,在非公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