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四大新政助推民族地区人才发展
青海新闻网讯 日前,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首届高端创新人才选拔评审会在西宁召开。经过前期个人申报、单位推荐、部门初审、材料复审环节,56名拟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4个拟引进、培养团队进入专家评审环节。这些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将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生态农牧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为海西州注入强大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撑。
位于“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是青海省地域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战略位置最为重要、发展空间最为广阔的民族地区。面对“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海西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指导工作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实施“四大新政”统筹引育各类人才,努力构筑人才智力高地。
“高端人才计划”集聚各类精英
从政策上开辟优秀人才聚集和成长绿色通道。海西州出台了《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引进培养对象、引进培养方式、特殊支持方式及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并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深度融合。拓宽培养引进频谱,按杰出、领军、拔尖和团队4种类型,全频谱培养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目前,各用人单位分别与盐湖化工、生态农牧业等领域的12名杰出人才、27名领军人才、6名拔尖人才,3个创新创业团队达成引进协议,并确定9名领军人才、14名拔尖人才培养人选和1个创新创业培养团队。
“柔性引才办法”拓宽引才渠道
为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海西州制定出台了《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据悉,柔性引进的人选,根据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围绕州内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优势特色产业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特别需求来确定,并通过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以及经认定的其他方式与用人单位签订智力技术服务协议。
同时,柔性引进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报“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的团队,经评审认定,按不同层次给予资金资助,如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获奖团队,每个团队按照项目所需资金的30%最高给予5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资助,并针对海西州熔盐储能、盐湖提锂等14个重点科研攻关方向急需的杰出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目前与生态农牧业、盐湖化工、环境保护、新材料、水资源领域的43名高端人才达成柔性引进协议。
“院校合作联盟”开启双赢之路
为构建海西传统产业新格局,以解决老树发新芽、长新枝、开新花、结新果的人才科技需求出发,出台《海西州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联盟方案》,建立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用合作的绩效。
目前,海西与国内32所高等院校、26家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179名专家院士签订引才引智协议,挂牌成立了柴达木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可再生高效能源电机系统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硫酸盐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与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科研院合作联盟,成立全国第一个市州级区域性创新联盟——“柴达木(中国)生态农牧业创新联盟”。
“人才智力储用库”感召“游子”回归
为了以亲情乡情感召在外海西籍优秀人才,促进外流人才及其智力财富的回归,海西出台了《省外柴达木人才智力储用库及汇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方式,积极动员吸引国(境)外、省外海西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高校学子及外出务工技能人才等,回海西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回海西就业,或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支持、项目合作、成果转让等活动,共同推动海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于回海西创办兴办企业的国(境)外、省外海西籍企业家,依据有关政策、按照相应条件,在住房保障、医疗服务、职称评定、财政税收、创办企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回乡创新创业、兴业、就业做出贡献的,将授予“优秀人才贡献奖”、“优秀企业家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