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水动力”
“十二五”即将过去,翘首回望。全州水利工作五年的艰辛努力,铸成了“大格局、大水利、大投入”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州紧紧围绕“生命水利、生产水利、生活水利、生态水利”建设,以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抓手,加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8.4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完成投资15亿元)的近4倍,实施水利项目571项,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民生水利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11项、投资3.71亿元。以中心城市德令哈、格尔木市为重心,以县城所在地中心城镇为重点,开展了供水管网改扩建、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等。结合藏区新增特殊人饮的有利时机,新建和改建农牧区引水管道95条、长度620公里,配套蓄水池等建筑物800余座,累计解决和改善了11.95万人、62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农牧区群众喝上了干净水,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饮水安全工程成为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防汛抗旱综合减灾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河道治理、除险加固、水毁、抢险救灾、应急等工程建设,确保了水库、堤防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巴音河、格尔木河、都兰河、察汗乌苏河、夏日哈河、大柴旦八里沟、木里矿区河道综合治理及那棱格勒河东西台、一里平地区防洪工程相继实施。共投入资金13.09亿元,加固和新建堤防178公里,橡胶坝6座,整治河道57.7公里。重点城镇、流域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沿河近30万人、40万亩耕地及交通、电力、通讯光缆、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大力发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整合资金实施灌区节水改造、草原节水、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农田水利重点县(饲草料基地)、基本口粮田等项目,累计投资近5亿元。
完成德令哈黑石山水库灌区(一、二期)、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二期)、格尔木灌区东干渠、都兰察汗乌苏灌区、诺木洪灌区、乌兰希赛灌区等节水工程。新建和改建干渠7条93公里,改造衬砌支斗渠36条117.8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516座,实现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0万亩。通过农牧业种养结构调整,累计建成特色农牧业、效益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区14万亩,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德令哈市城区绿化灌溉均实现管灌,部分实现滴灌、渗灌和喷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为全州“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用水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十一五”末的0.36提高到现状的0.45,年减少输水损失约1.5亿立方米,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
建成小柴旦至饮马峡、苏干湖至大盐滩、阿拉尔至大浪滩调水配置工程,新增供水量1000万立方米。以水利部和省政府批复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及配套的省级科级成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为支撑,紧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新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高层次谋划了一批重点水源、水资源配置、灌区改造、河道治理等重点工程27项、投资292亿元。在节水体系方面,计划实施农业节水重大工程2项——柴达木盆地绿洲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及海西节水灌溉(高效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近80万亩,新建高效节水滴、喷灌面积24.7万亩,实现农业灌溉节水量3.77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全州水利部门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全力构筑柴达木水安全保障体系,支撑“三区”健康发展。到“十三五”末基本解决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有效缓解城乡、工业、农牧业和生态用水需求矛盾。
碧水蓝天会有时,来自昆仑山的雪水、祁连山的乳汁,将惠及柴达木盆地千家万户,浇灌每一处绿洲、滋润每一座城镇,助推海西经济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