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团结乐章没有休止符

25.01.2019  17:03

            深冬时节,一场场飞雪覆盖了辽阔的海西大地。雪野中,带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责任和使命,一行行脚印依然执着地向偏远乡村、学校、社区跋涉延伸。

          企业担责任,画好同心圆

            接连不断的几场雪,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的万庄农牧有限公司园区变成了“雪国”。公司结对帮扶的柯鲁柯镇连湖村、民兴村各族村民冒着寒风,自发来到公司园区,他们或爬上种植棚顶清雪,或为运菜的车辆清扫通道。眼前的景象让公司总经理田耀感动不已,他说:“这都是公司与乡亲们以心换心结下的情分。

            数年前,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万庄农牧有限公司快速发展。为带动各族乡亲过上好日子,公司主动与周边的连湖村、民兴村结成帮扶对子。公司投资完善电力设施,在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为附近村民提供生活用电,每年为乡亲们节省约24万元电费。

            连湖、民兴两村共有75名困难群众,为帮助他们实现自我“造血”,公司每年为每户贫困家庭提供3300元资金,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同时引导村民们在种植基地就业。目前,在万庄农牧有限公司长期务工的村民有70人,夏忙时多达百余人,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团结、脱贫双促进,凝聚正能量

            天峻县是海西州全域整体脱贫的主战场之一。县域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受严酷的自然条件制约,天峻县发展滞后。

            近年来,天峻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载体,组织独具天峻特色的“马背式”“帐篷式”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以宣讲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养……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激发出当地群众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天峻县快尔玛乡阳陇村藏族村民白花,以前与丈夫一起放牧。白花擅长做藏式麻花等藏式点心,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她把家里的草山和牲畜入股到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自己开起了藏式麻花加工销售点,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白花还把村里生活困难的乡亲找来当帮手,一根麻花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共同脱贫致富的力量。

          “民族团结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把各族群众的心拢在了一起、劲拧在了一起,这为天峻县摘掉贫困帽子凝聚了巨大能量。”天峻县委书记马学太说。

            海西州正是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力,全面小康路上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2018年9月,海西州实现全域脱贫。与此同时,海西州以改革发展锻造出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以经济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人参与,越上发展高坡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马海村是一个哈萨克族村。村里的乡亲们不会忘记,几年前,一位小女孩不慎烫伤,浙江援青干部徐善斌和各族干部群众及时伸出援手,捐款10余万元,实施跨省救治,帮孩子闯过“鬼门关”。如今,在多方助力下,这个偏远的小村庄越上了发展的高坡。

            德令哈市尕南庄社区曾住着一对回族老夫妻,他们都身患重病且无儿无女,生活困难。社区工作人员顶起了儿女的角色,帮做家务,带其治疗,申请廉租房。老人搬离社区后,人走情不断。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的长期救助,让老人在民族大家庭里安享天伦。

            滴水汇聚,托起了“和谐海西”。在这里涌现出“全国灭火尖兵”巴才洛,赡养非亲缘老人长达14年的都兰县村民康文玺,“好儿媳”康永花,20年行走在天峻草原为牧民治病的“好曼巴”(藏语,意为医生)尖措……

            发展中的海西州,循环经济融入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构起对外开放“跳台”。这一切,无不与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息息相关。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