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1月12日,在“2016年度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上,海西州扶贫开发局局长钢夫就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作了通报。
2016年海西州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谋划安排,创新工作机制,协同推进落实,拿出一揽子过硬举措,打出一整套脱贫攻坚“组合拳”,推出一系列“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的管用措施。
海西州构建的“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定向靶心、精准发力。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0.61亿元,全州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4元,完成省级目标3316元的316%,州级目标4000元的262%;经第三方评估,全州8个贫困县、119个贫困村、2580户6122名贫困人口达到了摘帽、退出、脱贫退出的条件,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群众感恩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全面认可脱贫,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取得了年度全面胜利。
建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统揽全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领导机制,构建了保障机制,完善了扶贫对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三个模块的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及宣传引导、脱贫责任、工作督导等机制,确保了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精准对标全力落实,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坚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寸功寸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统筹发挥交通、水利、电力等10个行业部门优势作用,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整合资金。2016年,投入行业扶贫资金4.99亿元,通过实施农牧区安全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道路畅通工程、危旧房屋改造、文化惠民及医疗救助等项目,全面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发展短板。
抽调354名省州县三级优秀干部,担任141个贫困村、维稳重点村、后进村(其中贫困村119个)“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各方支持形成合力,统筹实施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驻村帮扶“四大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扶贫责任链、任务链。共完成捐款捐物折资0.19亿元。协调落实项目320个,解决就业2388人。全州80家民营企业与67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产业帮扶投入资金314万元。
大力实施智力帮扶行动,搭台子、带能人、找项目,在基层一线奏响人才智力“号角”。首先要抓实扶贫干部培训。为了将各项政策要领、项目操作流程及时传达给扶贫系统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一线主力军,先后组织举办了“第一书记”培训班、全州建档立卡培训班、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班、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班等多项专题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790余人次。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为贫困村劳动力提供学习机会、就业保障,创新“输血”变“造血”立体式扶贫新思路。结合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统筹起来,把帮扶与励志同步起来,通过集中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找准门路、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贫困群众的教育、文化等综合素质。完成电商培训、餐饮服务、掐丝唐卡等“雨露计划”短期技能13个专业,培训1829人。
今后海西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通过兜底保障全覆盖、基础建设补短板、培育产业强支撑、教育培训拔穷根,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少,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和靶向性,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进一步完善和推行“1+8+10+3”政策体系,加大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力度,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脱贫,将海西州打造成全省统筹城乡示范区的典范,确保贫困群众与各族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