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柴达木巨轮”前行的护航使者——海西州2016年政法综治依法治州工作综述

03.03.2017  01:43
柴达木日报

   2016年,海西州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平安海西、法治海西、和谐海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海西州政法综治依法治州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平安海西是关键

  始终把平安海西建设纳入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范畴,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增强全民建设平安海西的自觉。在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满意度社会问卷调查中,海西州群众安全感达到89.46%,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达88.09%,均位列全省第一。

  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从机制建设、程序运行、实体运作、工作保障等方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力有效地推动“枫桥经验”海西化的工作进程。特别是在农民工合法薪酬权益保障工作中,全面推广乌兰县“无欠薪县”经验做法,各部门联合办公、联动工作、连环治理多重问题叠加欠薪案件,在政府层面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保证了欠薪案件的及时查处,实现海西州欠薪案件量下降60%,上访量下降66%。围绕矛盾多发的劳资纠纷、草山界限、债务纠纷、征地拆迁、民族宗教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16年,海西州共排查一般矛盾纠纷1983件,化解率98.7%;海西州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8件,办结率92%。深入开展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劝返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劝返责任制,依法处置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进京非正常上访12人次,较去年下降53.8%。

  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扎实推进“天网工程”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分析研判、扁平指挥、合成作战为一体的公共安全“防火墙”。目前,海西州建成监控点位1621个,茫崖、大柴旦、德令哈三地初步实现预警、预判、预防、预控的安防能力,成功实现视频监控信息的运用由“事后”向“事前”的转变,极大地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维稳反恐防暴的核心战斗力。努力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新体系,积极整合利用“第一书记”、“村警”、“下沉警力”和“网格员”等资源力量,通过推广运用“邻里守望”、“店店联防”、“十户联防”、“楼栋单元联防”、“平安警铃”等经验做法,在海西州建立群防群治队伍1173支6165人,形成以专门机关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结合的防控体系,开创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工作新局面。

  强化突出问题集中严打整治,开展重点地区和乡镇综合整治“回头看”工作,有效解决“整而不治”“效果反弹”等突出问题。抽调70余名干部成立11个工作组,对天峻县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综合整治,解决教育教学、寺院管理、机关工作作风、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72个,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普遍提高。深入开展命案侦破、打黑险恶、缉枪治爆,打击“两抢一盗”、经济犯罪、新型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等系列专项行动,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2016年,海西州各类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下降4.3%,命案破案率100%。

  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坚持把平安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社会细胞”,全面推进平安寺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企业等行业平安建设,以及平安家庭、平安边界、平安单位创建,推动“平安细胞”向深度延伸、广度拓展。目前,海西州共创建“平安家庭”13.1万户,创建率达95.2%,2户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户获得“全国五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命名“平安校园”76所,挂牌率达81%。乌兰县茶卡镇做实防控、服务和管理三篇“文章”,“平安景区”创建取得实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综合秩序最佳景区”。积极培育基层平安建设典型,认真组织实施第三批省级基层平安建设典型培育项目。茫崖行委打造的以边界警务协作和“人车证综合查缉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系统为一体的平安边界创建项目成效初步显现,矛盾共调、情报共享、案件共查的多位一体协作模式初步形成。此外,在海西州各地培育打造了一批突显工作成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典型,如格尔木东城区黄河路街道“两官两警一律”进街道、进社区提供法律会诊服务,东城区昆仑路街道建兴巷社区开展“网络+网格”的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尕南庄社区在服务型社区建设中形成的“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乌兰县铜普镇察汗河村首创村委会+物业公司的“平安村”创建模式等。同时,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平安海西建设成果,海西长安网共刊发各类信息501条,格尔木市引进《963法律大讲堂》栏目。近期,开通海西政法微博和公众微信号,并正在筹划出版内部刊物,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努力营造平安海西建设的浓厚氛围。

  扎实推进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实有人口管理,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信息采集录入率达95%。建立居住证办理制度,信息采集录入率达98%。建立海西州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录入率达99.9%。强化特殊人群管理,通过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平台,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立卡建档。在重点敏感节点、重大活动期间进行走访,对20名暴露思想性、苗头性问题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纠正,对5名情绪不稳定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疏导。全面完成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在乌兰县建成全省首家社区矫正中心。强化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准确掌握五类重点青少年底数,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教育活动。

  法治海西是根本

  坚持以法治促发展,用法治惠民生,靠法治保稳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完善依法治州工作机制,指导天峻、大柴旦成立法学会,茫崖和冷湖成立联合法学会,在州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各市、县、工委书记就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专项述职。全面部署启动“七五”普法工作,为深化依法治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领导干部用法意识,建立学法笔记和学法档案,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治培训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资格考试制度,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12期,组织干部任前考试7次,不断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

  切实加强地方科学立法,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修改《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强化重大事项监督检查,对政府融资贷款、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十三五”规划纲要等事项作出决议决定68项。对《海西州旅游景区管理条例》等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印发《海西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海西州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聘请17名法律学者、律师、法律工作人员担任法律顾问,审核法规、合同等60件。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对40份行政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各市县行委出台的1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报备,并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清理工作。

  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普法工作任务。各部门各单位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法治讲座、法制班会等209场次,发放各类普法教材4.4万余册。同时,在德令哈西海公园打造了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相关媒体开办法制宣传栏目,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队伍素养是保障

  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措施任务的落实。目前,海西州入额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已全部落实相关津贴。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积极落实法院、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办法等37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内设机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人财物省级统管机制运行顺畅。涉及公安改革的5大类23项改革任务和59项具体改革内容,都在按节点稳步推进,情报合成作战机制初步建立,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人民监督员试点改革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

  扎实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目前共找出执法司法理念、能力、管理、监督、公开等五个方面的问题65条,正在积极整改。成立执法执纪督查组,在春节、国庆期间,对各地政法机关贯彻执行禁令规定、维稳值班备勤和队伍管理、警车使用管理、枪支弹药和警械具管理使用、警容警纪等情况进行执法执纪督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起,保障政法队伍的纯洁性。

  强化政法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领导讲党课、专题辅导、举办政法大讲堂等多种方式,深入扎实开展政法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海西怎么办、我要怎么干”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大柴旦矿区检察院建立专门的警示教育基地,用查办的真实案例,长期警示教育广大干警,不断筑牢思想基础。组织开展政法干部公务员基本能力测试,广泛开展业务大练兵和外出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政法队伍业务能力水平。开展专题调研,结合州县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党委政法系统领导班子,更新完善政法干部队伍及公安局长基本信息台账,实现公安局长全部进政府班子,政法干部队伍整体实力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