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掀起爱国卫生工作新高潮
青海新闻网讯 3月14日,海西州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视频会议召开。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卫生创建活动取得新的成果,带动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海西州共创建了6个省级卫生镇、13个省级卫生村和33个省级卫生单位。
格尔木市国家卫生城市、德令哈市省级卫生城市、乌兰县省级卫生县城、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都兰县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乌兰县茶卡镇、柯柯镇省级卫生镇顺利通过了复审;农牧区改水改厕稳步推进,各地爱卫会和委员单位坚持把农村改水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预防和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与治本之策,纳入民生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农户家庭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饮用水卫生安全得到保障;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升。各地通过广泛开展“讲卫生、讲文明、除陋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群众卫生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素养和文明水平明显提升。
据了解,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海西州爱国卫生工作将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海西州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两个方案。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年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率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县城污水处理率提高到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5%,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60%,将建设11个高原美丽乡村。
将切实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年内,海西州城市实现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城实现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和水质双达标,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
将加快农牧区改厕步伐,将卫生厕所建、管、用纳入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6月30日前,都兰县要完成500座改厕任务,年内,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74%,建设旅游厕所14座以上。
进一步扎实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年内,省级卫生乡镇(县城)比例提高到35%,省级卫生村比例提高到农业村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