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2016海西防沙治沙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图为开幕式现场。谢拉毛摄
青海新闻网讯 为总结海西州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提升海西枸杞产业品牌知名度,促进海西防沙治沙工作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发展。9月25日,由民革青海省委员会、州人民政府、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青海防沙治沙暨沙产业协会、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2016海西防沙治沙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联席会)暨柴达木枸杞国际展销会在德令哈隆重召开。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沙化土地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海西州沙化土地面积1.42亿亩,集中分布在两市两县三行委,东西长700余公里,南北宽400余公里,分布范围广,沙化危害程度深,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每年因沙化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亿以上。海西州沙漠化土地总面积949.9万公顷,占全省沙漠总面积的75.6%。林业用地面积26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全州耕地面积4.3万公顷,草地面积1105.2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005.22万公顷。
近年来,海西州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作为立州之根本的第一要务来抓。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较好地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制定防沙治沙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致力于“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造结合、工程固沙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产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生态建设体系。
州委副书记、代州长孟海在致辞时表示,海西州着力于健全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先后制定了《海西州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海西州沙区植被保护条例》等。另一方面狠抓落实,积极探索建立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产业、绿色发展“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沙漠光伏发电基地、沙漠沿线绿色养殖治沙基地,循序渐进的改造沙洲旧貌。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草)、公益林营造及工程固沙等,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34.19万亩,重点管护公益林面积达215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同时,海西州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逐步推进扩大高寒地区枸杞连片的种植基地和以梭梭接种肉苁蓉示范推广为主的沙产业。目前,枸杞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其中生态枸杞林7万亩,年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左右。通过发展枸杞及中藏药材等生态产业,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会议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海西州的枸杞种植基地和防沙治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