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尕布沟老桥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谈林明 报道) 2019年5月13日,尕布沟老桥拆除了。这座见证了坎布拉镇岁月变迁的老桥终于退出了小镇的现实舞台,成为历史。老桥消失是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更是河流生态健康和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尕布沟老桥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尤其2018年,青海省经历了由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强降雨天气,坎布拉镇尕布河汛期河水暴涨,多次漫过尕布老桥出现险情,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同时尕布老桥建成时间早、建设标准低、使用年限长,无法确保河道行洪通道畅通,尕布老桥拆除工作提上日程。
然而,拆老桥没那么简单。由于桥梁权属不清,跨市州、多部门协调困难,行业间信息沟通较少等原因,一直没有完成整改销号任务,成为青海省河湖长制“清四乱”整治工作中的难题之一。
2019年,临近汛期,尕布老桥拆除整改工作刻不容缓。
一座老桥的拆除工作倒逼了青海省河湖长制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开展。2019年4月3日,省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依托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平台,充分发挥部门协调联动作用,组织省检察院、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单位、海东市、黄南州、尖扎县检察院和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在尖扎县召开尕布老桥拆除事宜现场协调会,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推动尕布老桥问题整改销号。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的第一抓手,是对各级河长湖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的底线要求。这次,多部门联合“会诊”,开出“良方”,一系列联动措施的跟进,不仅顺利完成了老桥拆除工作,更为“有效”开展河湖长制工作积累了经验。
其实,青海省在河长制湖长制推进过程中,坚持高位推动、政府主导、因河施策、改革创新,精心做好了“五道题”,扎实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三江源”专项行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止,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第一题是明确责任制,做好“谋划”题。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源头”的职责定位,坚持“源头”的工作标准,强化“源头”的担当作为,发挥“源头”的示范表率。省级领导带头履职,对标突出问题,签发督办通知,一批历史遗留的“四乱”问题得到解决。全省上下,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河长湖长直接责任、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协调督办责任,落实了责任制。第二题是落实约束制,做好“规划”题。按照水利部2020年底前完成全国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要求,省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扎实安排推进。目前,《青海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评审,标注“水利一张图”,规划用两年时间,完成2042条河道、41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任务。编制完成《青海省省管河道采砂管理规划报告》,加紧编制《青海省省管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加大对市(州)、县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了规划引领和约束。第三题是建立清单制,做好“判断”题。制定印发《青海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问题认定及清理标准》,逐河逐湖逐库建立问题账单,实行清单制管理。结合省情实际,把专项行动范围延伸至所有江河、湖泊、水库。5925名河长湖长巡河巡湖,16263名管护员上岗履职,马背河湖长、僧侣河湖长、校园河湖长等民间河湖长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具体落实。对清理排查出的“四乱”问题,全部按照问题类别仔细判断、准确界定。第四题是深化协作制,做好“加法”题。探索实践多方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共管共治合作模式,推动单一行政执法向联合执法转变。各级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分别与各级检察机关建立了协作机制,首次对64名检察官、67名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截止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共收集河湖“四乱”问题线索36件,立案21件,发出检察建议16件,收到行政机关回复3件,整改2件。西宁市建立“公安+城管”警城联勤河道执法机制,各地强化部门联动,深化了协作机制。第五题是实行销号制,做好“减法”题。全面实行“四乱”问题销号制。一季度,五级河长湖长巡河巡湖1.3万人次,实现“要我巡河”向“我要巡河”转变,巡河巡湖常态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暗查暗访35人次、联合执法2次,督查检查由明向暗转变,暗查暗访制度化。平安区、祁连县等地落实了河湖管护员工资待遇,管理模式由碎片式向规范化转变,日常管护正规化。“清四乱”专项行动以来,排查出“四乱”问题342个,已整改销号325个,整改率95%,大幅削减了问题存量。
消失的尕布沟老桥背后是青海河湖长制认真做好“五道题”的探索与努力,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与安全,任重道远。三江源头的青海河湖长制必将不断完善,拿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