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不竭的力量源泉 ——门源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04.01.2018  11:12

  青海新闻网讯 在一个个报告会的现场,响彻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村文化广场刚刚搭建好的戏台上,一台台文艺节目演绎着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在农户家炕头,群众们围坐在第一书记身边,倾听着十九大给农牧民传来的好消息……近段时间以来,门源县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身影,不仅出现在会场、舞台、田间地头,还活跃在机关、农村、社区、企业、校园,门源大地处处涌动着一股热潮,全县累计宣讲685场次,实现宣讲全覆盖,汇聚成浩浩不竭的力量源泉,为推动建设繁荣发展人民幸福新门源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启动迅速组织有力

  十九大召开之前,专门部署开展了喜迎十九大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深化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门源县的发展成绩,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十九大召开期间,精心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开展收听收看和热议十九大报告;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方案》,组织召开了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总体思路、宣讲内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组织征订十九大学习辅导读物4800余套,编印十九大精神“口袋书”5000册。各乡镇、各部门分别制定学习宣传方案,形成了“1+N”方案体系,精心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广泛深入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全覆盖,使得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多管齐下注重实效

  (一)注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按照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要求,第一时间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专题学习,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龙头作用,县委书记亲自领学,邀请省委宣传团送学,强化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按照“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模式,县级领导带头学、带头讲,及时赴联点乡镇、村(社区)和分管部门通过讲党课等方式开展宣讲工作,并与党员群众一起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重点,鼓励大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二)注重抓实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确保全员覆盖。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发挥理论骨干的“引学”作用,及时成立以县委党校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分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围绕十九大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轮训,截至目前,先后举办12个乡镇(村)、县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两新组织、离退休老党员、省州驻县单位、教育系统、农牧系统、卫生系统等单位宣讲会21场,参训人员达2200人(次)。发挥基层党组织自主学习的能动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采取开展集中学、分组学、撰写学习心得、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在外务工不能参与学习的流动党员,以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告知其学习内容;对于不能参加学习的年老体衰的党员干部,因人制宜,采取送资料上门、派专人辅导等形式灵活机动地组织学习,使十九大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入脑入耳入心。

  (三)注重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阐释引导,增强宣讲实效。依托理论工作者、“理论+文艺+扶贫”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新乡贤等力量,联系群众身边发生的变化和普遍关注的内容,深入浅出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群众关心什么,宣讲队员就讲什么,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整合资源,成立法律知识宣讲队,深入全县各村社开展十九大精神暨法律志愿者服务行动,采用小规模、互动化、通俗化的方式进行宣讲,为群众解疑释惑。统战、宣传、教育、妇联、团委等在妇女组织、团组织及机关党组织、企业党组织、非公党组织等各个领域掀起层层宣讲热潮,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寺院、进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站。

  (四)注重抓牢网上网下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氛围。在宣传橱窗、LED屏、城区主要街道、建筑墙面、工地围栏设置十九大精神公益广告,切实提高社会宣传质量。发挥县电视台、“网络课堂”、政府网站、“金门源”、“门源党建”等媒体平台优势,把镜头对准基层,陆续开设了“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聚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等专题专栏,全面反映门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全县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转发刊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及青海日报等的社论、理论文章,着力做好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进一步解疑释惑、凝聚共识。

   创新方式特色宣讲

  “十九大喜讯传万家,全国人民乐淘淘,齐心协力搞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首朗朗上口的回族宴席曲《欢庆十九大》,在“理论+文艺+扶贫”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巡回演出上演唱,深受群众的喜爱。为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门源大地落地生根、取得实效,门源县提前谋划,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就着手准备,把“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统一起来,确定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组建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队伍,覆盖全县109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的巡演活动切实让十九大精神走进农村牧区,走进了百姓心里。这种模式增强了宣传十九大精神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了十九大精神向深里走、往实里走。让群众在了解并享受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轻骑兵巡演活动宣传了党的政策。党的十九大开幕后,立即编排节目,组织县花海民族艺术团、西滩乡边麻掌村眉户戏剧团、泉口镇窑洞庄村回族宴席曲演出队、东川镇尕牧龙下村乡贤文化队伍进行排练,短短一周时间,一场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这个主题,包含回族宴席曲、眉户戏、花儿、快板、歌舞、民间曲艺等丰富艺术形式的节目呈现出来,生动展示各族干部群众喜悦的心情、充足的干劲及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乡音传党声,以乡情释国是”,113场次,受众30000余人的巡回演出把理论转化为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用文艺的形式努力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新目标传递到了千家万户、百姓心中。这种宣讲方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褒奖。

  (二)轻骑兵巡演活动弘扬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此,门源县牢牢把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一要求,把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此次巡演的初衷之一,积极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和有效举措,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激发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动力。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所到之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宴席曲、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边麻掌眉户戏、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源花儿等都深受欢迎,演员们用文化充分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每一场演出群众们都似乎意犹未尽,争相要求再多加几个节目,演员们都会不辞辛劳,顺应群众要求唱上几首,这是国家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与百姓汲取文化力量,涵养民族精气神产生共鸣的最好印证。

  (三)轻骑兵巡演活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巡演中还把扶贫这项民生工程作为重头戏,由政府出资23.1万元,共筹集资金40.6万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探索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途径,与参演民间文艺团队所在村签订演出协议,参演农牧民艺人每人增收1.13万元,参演民间文艺团队所在村每个村获取村集体收入5.98万元,用于该村公益事业或设立村级扶贫基金,有效解决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的现状,也让村“两委”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拓宽脱贫增收的渠道,更好地为民谋幸福。

   凝聚力量共谋发展

  从领导干部到基层群众,从会议现场到村居小巷,从巡回宣讲到“口袋书”,通过层层讲、层层学,使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让门源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凝聚起了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合力。年终岁尾,各项工作都进入了攻坚阶段,十九大的深入学习宣传无疑为门源各项建设注入了新鲜动力,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作风大转变、工作见成效上来,坚持学以致用,使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纲领和行动指南,推动实际工作与十九大精神深度融合,做好结合文章,毫不松懈地推进落实“五+四”主体责任,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始终坚持民生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增加收入、脱贫攻坚、医疗健康、教育公平、稳控物价、安全稳定等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让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