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 新春走基层:喜盈门
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易地搬迁的小区大楼。本报记者李兴发摄
青海新闻网讯 爆竹声中送旧岁,春到河湟迎新年。
正月初五,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易地搬迁户祁昌英家。坐落在“幸福家园”2号楼的祁昌英家有100多平方米,房子里窗明几净,暖意洋洋。
“我16岁出去打工,第一次进楼房给雇主擦窗子就梦想着自己也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这个‘梦’一做就是近十年,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看着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新家,祁昌英满心喜悦地说。
她不禁回忆起去年11月25日,三合镇举行的有史以来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仪式:在发放钥匙环节,听到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时,祁昌英的眼泪与微笑同时挂在了脸上。“能够搬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山沟,住进水电暖齐全,和城里人一样的漂亮楼房,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我们是好政策下的幸运儿。”
阳光透过玻璃窗暖暖地照在客厅里,祁昌英3岁大的孩子光着脚丫在铺有地暖的地板上奔跑。厨房里,整洁的天然气炉具、铝合金的洗漱池,崭新的抽油烟机,卫生间的冲水马桶、浴霸和热水淋浴,让全家人的生活变得十分舒适。
从触目都是黄土风沙到满眼草木簇拥设施齐全的小区,从曲折的山间小路到平坦的水泥马路,从土墙木房的老院到砖墙和落地窗的楼房,变化令人欣喜。而对于祁昌英以及同时搬进楼房的其他191户贫困群众来说,除了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那片穷山僻壤,辞旧迎新之外,还因自己生活在当下而感到幸福,也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有着规划。
“随着搬迁,我们村的土地都被流转后种上了油用牡丹。我抽出手在外打工一年赚了一万多元,除了打工收入外,今年还有土地流转的钱,收入加起来是以往种地的三倍多。以前一年下来能吃饱,但吃不好,过年能喝到80元一瓶的酒都算是奢侈。今年我买了一箱150多元一瓶的八大作坊,还有一些海鲜,好好孝敬一下长辈们,大家过个幸福年。”和祁昌英同村一起长大的段林宝,得知记者前来采访特意赶来,要说道说道现在自己的变化。
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打工有三个坎儿难过,一是父辈们延续的生活靠土地这种固有思想的束缚,二是年轻人没有多少文化和手艺,三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搬迁后土地流转父辈们不用干活就能拿到够糊口的钱;年轻人们在三合镇的组织下开始学习机动车和挖掘机驾驶、烹饪、酒店服务以及电焊等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不再犯愁;以前从老家到平安区交通不便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公交车在小区门口,半个小时左右一趟很方便。
“油用牡丹的种植规模肯定会扩大,到时候成片成片的牡丹花会吸引很多人来看。现在,我打算抓紧打工攒钱,等钱攒够了把老房子改成饭馆,吃饭住宿全管上靠旅游赚大钱。”段林宝说,现在政策好政府的帮扶力度大,生活就像是这个楼梯台阶一样一层会比一层高,自己也要抓住好的机遇,规划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让生活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