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百日大竞赛:学习,改变了啥
新年伊始,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
一大早,共和县切吉乡加什科村的村支部书记南新友就把一条横幅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教室黑板的正上方,一眼望去,“共和县切吉乡加什科村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不一会儿,五十多名学员全部到位,一堂专业培训课正式拉开序幕。简单自我介绍后,老师放下手中的讲义,开始用藏语给大家讲了起来。
台上的老师讲得认真,台下的学员也听得格外专注,或是低头记录,或是鼓掌叫好,虽然室外的气温不高,可教室里的气氛却十分热烈。
“我们的培训可是全封闭,这四天,学员的吃住都在培训基地解决。”课程间隙,南新友告诉记者。
村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做法不少,可像加什科一样,将这么多党员、群众代表专程带到州上开设全封闭的培训班,还真是个新鲜事!
看出记者脸上的疑问,南新友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来村上地方小,没有合适的场所;二来村民们居住分散,学习时间一长,吃饭、住宿都没法解决。
“可是村子离县城近200公里的路程,来州上培训,成本得多大?”记者问。
听到记者的问题,南新友掰起手指算起了账。“在我多次的申请下,基地免去了我们所有学员的住宿费;吃饭问题我们村上按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给大家补助;请的老师都是义务授课,不收一分钱。”顿了顿,南新友接着说:“这样一来,我们包括党员、群众代表、村干部在内的52个人,只需要掏来回车费,负担并不重。”
三番五次的申请免费住宿、四处找老师授课、村上承担吃饭的费用……细细想来,这次培训的“成本”并不低,可为什么加什科村把“学习”看的如此重要?
事情还得从2015年说起。这一年,在村上当了八九年书记的南新友被安排去外地参加培训。两次学习回来,南新友不仅开阔了眼界,连处理村上事务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我学习外地的经验,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把村子分成21个小组,党员或者有威望的群众代表担任组长,负责传达政府的政策、帮助村民办事等,几个月下来,效果很明显。接着,我又把每个月的1-5日定为村上的矛盾调解日,不管村民有什么纠纷,这几天都尽全力帮他们解决。渐渐地,村上的矛盾越来越少,村民彼此之间越来越团结,大家对于我们村干部、党员也越来越信任。”说起学习的成果,南新友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就这样,村子变得越来越好,“民族团结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从学习中尝到了甜头的南新友发现,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可村子要发展,仅凭几个村干部,远远不够。
2016年年底,南新友和村民们商量,要对大家进行培训,可一开始,提出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
“我们贫困户吃饱肚子就行,学习就算了,更没必要去州上培训!”
一心想让村子发展起来的南新友不甘心,和几个支持他的党员四处动员。终于,加什科第一次50人的全封闭培训如期举行。
万先加是2016年参加培训的学员之一。培训第二天,这个原本被动员来的学员就转变了态度。“我之前觉得去州上参加全封闭的培训对于我们基层党员来说没有必要,可没想到两堂课听下来,收获太大了!”万先加告诉记者,几天培训不但让他对基层党员有了全新的认识,就连发展经济都有了新的想法。“好像脑子一下子活了!”
于是,一直靠放牧为生的万先加开起了“草原人家”,规模虽然不大,但在旺季生意却十分火爆,除去成本,获利3万元。
从培训中收益的人不止万先加一人,得知今年还要进行培训,南新才让第一时间给自己和父亲海丫报了名。“我的父亲也是老党员,我把上次培训的情况告诉他之后,他说今年一定要参加。”南新才让一边整理笔记,一边笑着说:“党的政策这么好,不学习你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培训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机会。刚刚老师还在讲从严治党,党员就得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好。”
“上次我主要给大家讲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培训完,我又专门去他们村上了解了一下情况,大家的观念转变得非常快,所以说,对于牧民来说,这种培训还是有作用的。”作为义务授课的老师之一,退休干部华青加告诉记者,这次除了帮助大家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他还打算围绕如何发挥基层党员的作用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所以说,不学习,你啥都不知道。也正是因为学习,我们才更有信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南新友说完,笑了起来。(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