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集体林改的“成都经验”
30.07.2017 02:5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如何破题?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四川省成都市,给出了“成都经验”。
创新经营机制,以人为本促发展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杨小广说,人是发展的主观能动力,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深化林改,成都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
这当中,崇州市凭借“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将沉寂多年的山林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共营制搭建的产业链上,林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农村出生长大的谢娇,经过专业培训,已是一名合格的林业职业经理人。在她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合作社已栽植白芨200亩、金钟花200亩、金线莲50亩、凤仙花100亩,占地7亩的苗圃基地也将在今年完工。
同样是整合林地资源,龙泉驿区则探索出了林地承包有偿“退出制”,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如今的成都,已步入林业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快车道。目前,已建成2000亩以上的特色精品园10个、500亩以上的综合示范园区45个,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94家,培育特色地域品牌45个,认定林业职业经理人410人。
创新保障机制,规避风险规范流转
2017年4月,锦泰保险、平安保险在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完成了对10组、12组的理赔支付工作。这笔土地流转出险的赔付,成为全国首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赔付。
同样是在邛崃市,道佐乡引入四川旺达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形式将5000亩低产慈竹林改造成雷竹、牛尾竹笋用竹基地,实实在在将绿色竹林变成了绿色银行。
用制度规避风险,让林权转起来,林地活起来,林农富起来。目前,成都市通过开展深化改革制度设计,合理引导林农以林地经营权出租、入股、合作经营,全市集体林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5%。
创新金融机制,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
2016年12月21日,成都市温江区花木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欧洲。这是全国花卉苗木通过蓉欧铁路出口欧洲的首列,也是成都市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机制、破除发展瓶颈、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之一。
花卉苗木产业是成都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林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放弃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已是必然。
那么,如何摒弃守株待兔的营销方式?成都市将公共财政投入以“保护性补助+发展性补贴”政策引导,建立了公益林地方补偿制度、退耕还林直补金制度,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保护性资金5500万元以上。2016年,市级财政安排发展性资金12572万元,市级财政林产业资金增加一倍,达到1亿元。林业补贴“普惠制”的建立,有效调动了社会主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温江区花卉协会与民生银行合作,成立了全省首家“四川花木花卉互助基金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也先后以“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出新的花木贷款模式。以“互助基金”“联贷联保”“仓单质押”“专合贷”为主的花木融资多元制逐渐浮出水面,温江区近3年实现花木融资30多亿元。
成都市深化林改的创新举措,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誉。杨小广说,全市将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化,加快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本文来源: 林业厅
30.07.2017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