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关于创新之断想

30.03.2015  11:33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词,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

  创新,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更成为挖掘发展潜力、激发经济活力的一个重大课题。

  什么是创新?有人说,创新就是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再想到没有人能想到的。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了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方法,都不太理想。有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仍没能让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起来……终于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网样式。这个轶闻,一方面可以佐证前面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创新并非高深莫测、高不可攀。

  创新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如杂交水稻、神舟上天、智能手机等等;有在行业领先或者在某一项工艺技术上有创新成果的,如获得201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马铃薯系列新品种等等。此外,像一个小小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一项好的管理措施、一套出色的营销策划、甚至一句让产品畅销的广告语,都可以说是创新。

  创新驱动,一直是我省发展的主题词。自2012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落实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青海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特别是制定了23条具体政策措施,对于加快创新型青海建设,切实提高青海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14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三区”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态势开始显现,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驱动器。创新,在青海新的发展阶段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创新首先要突破思维硬壳,人们批评一个人顽固不化,总说他是“花岗岩”头脑,“花岗岩”一词用得好,它足以说明转变观念的艰难。用守旧的头脑解读创新,创新也会腐臭扑鼻,用创新的头脑解读守旧,就会推陈出新。因此,首先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知识、新的胆略、新的探索。

  政府应成为万众创新的“搭台人”。把促进创新作为富民强省的战略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分行业、分类别地支持和推进各类孵化器、孵化中心、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完善相关功能,搞好创新咨询、交流、辅导平台建设,为创新群体提供资金融通、人力资源、政策支持、法律咨询等优质服务,为创新者提供创新空间、公共服务,真正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不要禁锢人们的头脑,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不要指责人们的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那正是创新的苗头;不要总是以已知的认识框框去套未知的世界,削足适履永远也不会有创新。

  马桶盖、电饭煲……国内也有,中国游客为什么要去日本买?因为日本马桶盖属于智能马桶盖,具有消毒、杀菌、加温、清洗等多种贴心功能;因为日本电饭煲采用独特的材料技术,煮饭粒粒晶莹不粘锅……说到底,这些产品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功能,日本人在这些产品上的科技创新满足了中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许这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所在。

  这个现象,再次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本无夕阳产业,而只有夕阳企业。换句话说,创新驱动,驱动的不全是“高大上”的元素,把生活中必备的马桶盖、菜刀等做好也很重要。说到底,只要技术和理念不断创新,与时代步伐同节奏、与群众需求同脉搏,产品就不会日薄西山。

  在经济新常态下,谁善于创新,谁的办法就多;谁敢于创新,谁的天地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