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以群众意愿建美丽乡村

19.01.2015  19:19
核心提示:   在湟中,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的“高原美丽乡村”陆续建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幸福田园生活,人人向往。湟中县把建设&ldquo

   在湟中,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的“高原美丽乡村”陆续建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幸福田园生活,人人向往。湟中县把建设“高原美丽乡村”作为重头工作来抓,2014年在13个乡镇、30个行政村开展建设,30名县级领导联点指导,133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警部队联村帮建,惠及农户7336户,受益人口达2.9万余人,成为湟中又一项惠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到目前,完成投资2.94亿元,集中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益设施配套及后续产业发展等18大类580多项工程。

  湟中决心真正把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打造成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满意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强化卫生整治健全长效机制

  组织群众开展以“三清、五改、治六乱”为主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及时清理房前、屋后、路旁、沟渠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累计发动群众8400多人次、车辆470多台次,清理沟渠及河道7360多米,清除垃圾130多吨、乱堆杂物610处,拆除占道的猪圈、厕所、草房等违章建筑490余处,安排专项投资280万元,为项目村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户外垃圾箱、户用垃圾桶,修建了垃圾填埋点,从村委转移支付资金、农户收取费用中解决了垃圾清运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了农户门前三包制度、项目管护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卫生星级评比制度,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广泛宣传动员加强管理创新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群众动员会、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公示项目内容、签订项目协议等多种形式,推广项目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群众主动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筹资筹劳,在墙体改造中群众累计自筹资金2305.6万元,自筹比例达70%以上。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自觉带头维护村庄环境卫生,下大力气对卫生意识淡薄的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高了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的支持率和自觉性。通过改选干部、配齐班子、开展培训教育、完善活动阵地、开展财务审计等方式,认真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结合当地农村建房实际,科学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集和施工方案,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民建筑技术员1161人次。优先在30个项目村安排危房改造477户,奖励性住房1057户。发动群众以“政府补助、农户自建”的形式,对残缺、破旧的农户院墙进行砖墙改造、粉饰,对有碍观瞻的部分院门及炕洞门进行改造更换;大力实施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农田水利建设、边渠河道治理、路肩人行道铺装,彻底解决了村庄污水横流、群众出行不便、河道安全隐患等问题。重点实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村庄亮化、文化体育设施、“万村千乡”农家店、“三资”信息网络等公益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年初成立“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明确“一室八组”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帮扶援建协议书、工程合同及安全协议书,每个村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进行联系指导,指派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包村,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联村领导专门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帮建单位配合抓、村“两委”全力抓的“五抓”工作机制;采取项目工程测量、核实、公示、监督、整改“五步”实施法,一日一总结、一周一通报、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建立了“争取多、补助多,干得好、奖得多”的激励机制。

  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调研

  组织规划、建设单位深入项目村开展调研,召开项目研讨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分村制定项目建设计划表,引导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院、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驻村实地勘查,按照村庄实际科学编制了县域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通过专家验收。

  注重资源整合强化资金保障

  提前着手项目资金统筹,落实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省级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040万元、市级1800万元,县财政配套1800万元,投资总额达到7140万元,村均238万元;与省、市、县133个党政机关、军警部队、企事业单位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书面协议81项,协议资金及物资折价731万元,到位693.8万元;整合林业、水务、交通、“两房”建设等项目共296个,整合资金达1.92亿元,制定了《湟中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建设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彰显村庄特色 培育主导产业

  挖掘项目村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群加乡、上新庄镇6个藏族村农户墙体以藏式风格为主进行改造粉饰,西堡镇西两旗等村依托秦腔、平弦、贤孝等演艺底蕴修葺改建了文化舞台,李家山村提高标准修建了门球场。利用广场闲地、路旁裸地及三角地带,顺势修建休闲亭、避暑廊坊、假山花园、文化奇石、宣传屏风等。努力打造产业发展后续有力、农民增收发家致富的新型示范村。群加乡、上新庄镇项目村依托藏传佛教寺院和旅游景点兴办沿线农家乐、休闲茶园、田园农庄;李家山、共和、多巴等乡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土门关、前营、拦隆口村立足乡政府所在地,积极发展个体商户经营;下西河、东两旗、西两旗、泥隆口村打造苗木产业村,建立苗木基地1256亩;建立中藏药材基地234亩;奔吧口木材加工户达到43家,年收入达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