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大力推进科技工作服务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服务经济、支持“三农”、提高素质为目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重点抓好项目申报落实、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服务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科技兴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积极争取、认真实施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步伐。2014年,我县争取科技专项资金450余万元,投入财政资金413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1.57%),申报科技专利10余件,落实科技部和省、市科技项目16项,其中总投资1200万元与省轻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沙棘调和油加工项目、总投资650万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优质皮燕麦米、燕麦固体饮料生产项目已建成,总投资1.11亿元与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开发的4.5万吨/年油菜籽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推进上新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区三园(一区:上新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园:陈家滩文化旅游产业园、上新庄中小企业创业园、上新庄工业园)运行模式,投资1.3亿元开工建设园区主干道、110千伏安变电站以及自来水改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了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吸引电商、新型轻工业和新型产业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入驻,目前已入驻各类企业26家,建成8家,在建14家,逐步带动了全县科技生产力提升;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借助外脑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14家企业荣获市级科技型企业称号,在全县立项支持的企业科研项目中,约90%的项目都有各大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参与指导,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 科技兴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4年争取到《藏羊繁育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饲草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引进及示范推广》、《设施农业蔬菜果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科技项目10余项,完成农牧业科技投资3292万元;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12个,推广全膜集雨栽培技术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在云谷川、西纳川、小南川片区新建深冬温室1033栋,全县温棚总数达到19320栋,建成百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12个,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大关。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青海省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平台”的功能,推进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全县15乡镇5.6万户农户、45家涉农企业基本信息采集,开展“后台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科技信息主动推送服务模式,及时发布胡萝卜、大白菜、蒜苗、大葱、马铃薯等农产品促销信息,发布各类信息资料120条、手机短息74条,接收用户达5.4万户,为促进我县蔬菜销售,防止农产品滞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按照“上联院所、下联农户、外联市区、内联基地”的要求,围绕设施农业、生猪、奶牛、肉牛羊等主导产业,联系企业、基地和项目80多个,其中由科技特派员承担或协助参加项目24个,带动了1000多个农户受益,创建了湟中存林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带能人、能人带项目、项目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96元,增长12.8%。
—— 科普培训,全面提升科学素质。 利用乡镇党训班、科技“三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等平台,围绕农业技术、专利知识、科普等主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普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50余期,培训科技示范户、农户等各类人群近5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6万余册,先后编印了《蔬菜知识问答》、《农村牛羊养殖实用新技术》、《蚕豆》、《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等农业科学技术资料,受到农村群众广泛好评,对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作物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推广起到积极作用;成功举办了湟中县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参赛作品达到806件,其中科幻画714幅、辅导员创新项目17个、学生创新成果57个、科技实践活动117个;组队参加了青海省和西宁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2个项目获省级奖,43个项目获市级奖,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的举办,全县干部群众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