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委把会议搬到生态治理现场

28.06.2017  17:50

  6月23日上午,湟中县多巴镇北沟矿区,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色的山体格外扎眼,然而,抬眼望去,未开采的山上绿树葱郁,提醒人们这里也曾是一片青山。一面是满山苍翠,一面是满目疮痍。面对近在咫尺的两座山,20多名湟中县委中心组成员无不痛心疾首。

  当天,湟中县委中心组把集中学习的场所从会议室搬到了生态恢复治理的现场,同时,这次实地察看也是湟中县委为开好“坚定践行‘四个意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的一次现场观摩和集中谈心交流。“我们就是要通过现场的这种直观感受,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保护生态在每名县级干部头脑中深深扎根,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县委主要负责人简短的开场白点明了这次实地察看的目的。

  沿着矿区陡峭的高坡径直而上,大家看到,矿区的生态恢复治理已经开始:1.5公里主干道路基已整修完成,300米的硬化路、护坡石墙和400米的水渠已经建成,料场周围设置了抑尘网,矿区平台进行了阶梯式整修,种植了树苗,埋设了喷灌设施,进行了种草复绿,毁坏的林地内也补种上了树苗。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企业为什么不履行责任?政府监管为什么没有到位?对于这种破坏式的开采,难道就没有办法吗?下一步应该如何恢复生态……一连串的问题让大家陷入了沉思,“不要给自己留任何余地,整改必须马上进行,有效落实!”县委主要负责人已经不是在安排工作,而是命令。

  之后,大家又察看了湟水河(西宁段)黑嘴桥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西宁市第五水源地生态修复和规范化建设项目。前者在多巴铺设10.45公里生活污水管网,封堵22个排污口,每天截污7500吨,同时对湟水河湟中段的5条支沟进行生态修复,最终使湟水河水质达到三类以上;后者修复了西宁市第五水源地生态系统,原本深达数十米的3个砂石坑已经被回填,上面种植了杨树、沙棘等树木和草坪。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必答题”。如何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湟中县委中心组成员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在察看中、在返回的车上,大家展开了热烈交流,思想已经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规划了蓝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保护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湟中必须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更加自觉地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把环境保护好、把生态建设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使湟中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中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