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法院司法救助暖民心等二则

16.12.2014  17:42

        湟中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司法救助的规定,不断创新司法救助工作方法,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法院工作首位,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完善便民救助窗口。在立案大厅设置“绿色窗口”,张贴司法救助条件、程序、范围等,制作司法救助表格,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即时审核、即时上报、即时报请院领导批准,力求最短时间内一次办理完毕,为司法救助工作提质提效。统一细化开具经济困难证明,避免当事人多次奔波,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拓展司法救助范围。在为经济确有困难当事人诉讼费用减缓免的基础上,将救助体现在上门立案、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等方面,贯穿于审判执行的全过程。根据当事人居住偏远、分散的实际,加大案件巡回审判力度,将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安排在当事人所在地的田间地头、庭院进行,减少了当事人交通费用的开支,法官通过典型案件的审判,向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调解处理和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构建联动救助机制。适时与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构筑特困群体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帮助确需请律师代理而无钱委托的当事人,与政府法律救助机构联系申请法律救助,切实做好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联动和衔接。

        今年来,湟中法院共实施司法救助54件,批准减、免诉讼费金额17.493万元,最大限度地解决弱势群体诉讼难的问题,达到司法救助与案结事了双赢的效果,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同时促进了辖区社会稳定。 

                                                  “宪法日”法官送法进军营

        12月4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湟中法院五名资深法官冒着严寒,来到驻军某部,为官兵们讲授法律课,提供法律咨询,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当日10时整,驻军某部大礼堂里,300余名官兵正襟危坐、秩序井然,一名法官端坐主席台,开始授课。他以《依法治国语境中的行政诉讼法》为题,从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到公民权利的主要内容,从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到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介绍有关的立法背景,又阐释主要的法律精神,既有全新的法治理念,又有鲜活的案例分析,整个讲课语言风趣幽默、气氛灵动活泼,听课官兵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授课结束后,五名资深法官又来到士兵宿舍,接受部分战士的有关法律方面的咨询,共接待咨询者16人,法官们耐心细致地解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方面的问题,大家都抱着疑问来,带着满意回。

        某部官兵常年驻守在深山老林,很少有机会接触法律知识,而一些战士因家中有纠纷,影响了他们安心服役,因此,湟中法院的送法进军营活动,不啻是一场及时雨。活动结束后,部队领导希望今后我院继续与军营保持良好的关系,使“送法进军营”活动长期化,为广大官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
阿更登副厅长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
  10月12日,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率队深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纳家村,调研指导厅系统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县委副书记赵以鸿到村陪同调研......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