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河,流淌的城市音符

27.03.2015  16:40
核心提示:   登上南北两山俯瞰西宁,似三条缠腰的玉带,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分别从市区西、北、南三个方向流入城区,时而蜿蜒曲折,时而欢快激越,在城区中绵延几十公里,穿城至小峡口东流出境。  这条自古以来

   登上南北两山俯瞰西宁,似三条缠腰的玉带,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分别从市区西、北、南三个方向流入城区,时而蜿蜒曲折,时而欢快激越,在城区中绵延几十公里,穿城至小峡口东流出境。

  这条自古以来养育西宁的母亲河,过去多年来因为各种历史的原因而变得满目疮痍。从2000年起,经过十多年的斥巨资大手笔治理整治,如今的湟水河西宁段,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的目标要求而回归它的清澈、灵动。

  与此同时,湟水河也在西宁市委市政府“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思路中,逐渐脱胎换骨,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治理在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过程中,正在悄然蝶变,幻化成一幅无时无刻不装点城市、相伴城市的靓丽景观图。湟水河西宁段“美容”的“前世”

  正如老西宁人闫立伟回忆的那样,老湟水河哪里能谈得上美呀?解放前,西门外的通济桥经常被河水冲垮。冲垮了修,修了又被冲垮。水大的时候,连大人们也不敢趟水过河。更不要提,前几十年采砂的污染,有了工业以后的排放污染以及生活垃圾等等的污染了。

  正是意识到湟水河治理的迫切性,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西宁市河道治理工作正式起步。

  在河道治理模式上,前三期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硬质护岸防洪堤、两岸修建休闲娱乐的景观带和沿岸埋设污水截流干管、在河道中间设置橡胶坝增加水面的综合治理方式。在四期、五期、六期治理当中,吸取了前期设置橡胶坝容易形成泥沙淤积的经验教训,取消了橡胶坝,并在护岸材质上采用了生态网箱,达到了“一河两绿”的生态效果。

  2007年国庆,西宁市第一座水上公园——鲁青公园,作为山东省政府援助西宁市的生态水系景观项目,成了西宁市河道治理初期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小桥横跨湟水,桥南,曲径通幽;桥北,亭台错落;“一个文化景观轴、两个版图岛(山东省、青海省)、一条景观堤”的整体布局中,黄河文化景观轴以“黄河源”“壶口瀑布”“黄河微缩景观墙”“归海曲”四个主要景点,象征山东、青海共处黄河水系,文脉相通、情谊相连。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步,“生态”景观的理念逐渐融入并放大至湟水河治理的主导构想中。湟水河西宁段“美容”的“今生”

  进入2011年,西宁市更是加快了河道治理的步伐。随后,一个专门负责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的机构——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一个负责湟水流域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西宁市重大流域治理项目,“清水入城”民生工程正式启动。

  在市民的眼中,“清水入城”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南川河。生活在胜利路附近的程振坤老人,前几年锻炼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跑向新宁广场。2014年自从南川河体育健身长廊基本完工后,他一出家门必然是赶到这里锻炼。老人说,如今的健身名堂多了去,比如少儿轮滑场、老人门球场、三人篮球场、棋苑、民族射箭场、成人及儿童健身器材等等,哪一个年龄段的市民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在西宁市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亮化、美化西宁市“三河六岸”的总体部署,对南川河道的综合整治,不仅要让南川河风景宜人,岸边绿树成荫,而且还要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把体育锻炼与旅游观光融合起来的休闲场所,于是,南川河体育健身长廊启动建设。到2014年,总长13公里的健身长廊,让南川河成了市区内真正意义上过滤空气、制造氧气的“城市绿肺”。

  就在这惊鸿一瞥的四年间,湟管委和湟投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落实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7.8亿元、世行贷款9.15亿元(约合1.5亿美元),融资51.75亿元,招商引资27.7亿元,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及“清水入城”工程用大投入和大建设换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把南川河作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呈现在了市民眼前。湟水河亮化领跑城市夜景

  静静的湟水河,如今,白天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动态画面;夜晚,则撩起神秘的面纱,成为城市夜景的流动音符。

  作为西宁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中一条重要的景观带,湟水河亮化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西宁亮出美好视觉享受、亮出人文关怀、亮出更高品位的典范抢眼之作。

  夜晚站在新宁桥上,在静幽幽绿地灯光映衬下,花草树木色彩斑斓,犹如置身仙境;暖黄色的灯带沿河堤延展,营造出现代、清新、雅致、生态的城市夜景风格,暖色的灯带让西宁的河道流光溢彩,奔涌出迷人的乐章。

  完工不久的湟水河(报社桥—新宁桥段)在城市的新定位中,结合地域、环境特点以及现代化高水准的灯光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出了多彩的节点,绚丽时尚元素融入河道装饰之中,流动的光影、闪烁的亮光动静结合,勾勒出标志景观和休闲空间。

  如今,湟水河河道两岸的灯光与鲁青公园、东湖宾馆、锦绣江南小区及滨河沿线道路灯饰亮化有机融合,湟水河(报社桥—新宁桥段)畔夜景亮化,将现代、清新、雅致、舒适、生态及特色的城市夜景景观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一曲有起伏、有层次、有主题的景观“小夜曲”,将不同于其他大城市兼具人文与自然特色的“高原夜明珠”范儿一览无余,西宁市夜景正在成为青海旅游一张出彩的名片。

  依托着母亲河——湟水河的治理,西宁城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水面和湟水干流、南川、北川三条生态河道,与现有城市中心区河道已经逐渐串联为一体,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具有西宁独特水文化和水景观的城市水系网络正在形成,西宁市城市水系生态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善,大绿化、大水面互融的城市百里生态水系带状风景线正在慢慢延展……

  一线采访

  徜徉美丽的湟水河畔

  见到周甫成时,他戴着棉线手套,正拿着铁锹在南川河上拣塑料袋。老周说,近些年湟水河治理带来的变化确实大,环卫工人们的工作好干多了,现在夏天站在船上打捞水草,难闻的气味没了,河道里的垃圾减少了,工作量下降了。而且治理后,两岸的景色更漂亮了,岸边取景拍照的人也逐渐增多了。

  每天清晨,来到南川河畔的中心广场上晨练的市民越来越多了。跳锅庄、打太极拳、打羽毛球……广场上到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晨练者的歌唱声在广场和南川河上空不时回荡着。大家来这里锻炼不仅是因为场地宽敞,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好。

  3月的一天清晨,在南川河东侧的步行道上,家住气象巷的王红梅奶奶正在压腿,老人对南川河环境改善颇有感触。她说,以前的南川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中,河道上空总是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河水黑乎乎的,水里垃圾厚厚一层……现在不一样了,水清了,臭味也没有了,河道两侧变美观了,还设置了游览步行道,我每天早晚和大家都来岸边散步。

  一位在河边散步的市环保部门人士介绍,2010年,西宁市通过世界银行贷款1.3亿元,对南川河景观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南川河全线恢复了水清、岸绿、流畅的美景。特别是2012年西宁市实施“清水入城”工程以来,使南川河变得更加秀丽,并形成了水清、地绿的滨河景观带,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南川河的成功治理是整个湟水河治理的一个缩影,河边舒适的环境带给人们许多欢乐的同时,也增添了夏都西宁的魅力。

  时 讯

  北川河综合治理期待多多

  2015年,西宁市湟管委将继续投入28.6亿元,以“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为总体定位,重点围绕北川河综合治理,加快城市片区开发和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

  据悉,今年,北川河综合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将陆续开展生态河道、铁路改线、安置房建设、城市片区道路、商住综合体开发等工作。同时,完善南川河、规划西川河,并做好沿河景观美化亮化工作,打造“三河六岸”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实现城区“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整体目标,初步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

  根据规划,在北川河沿线将修建以展现西宁历史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怀古园、以湿地为基底、养生为主题的养生园、以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河湟园、以打造现代滨水商业休闲为主题的夏都园等四大园。届时到北川河,人们不仅可以游览水景,还可以进入湿地观鸟,同时还可以在大片金黄色的休闲沙滩内散步,让市民能够感受到些许海边的味道。

  借力世行项目改善城市硬件

  目前实施的西宁环境综合治理利用贷款项目,总投资15.04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1.5亿美金,作为西宁市实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项目中的经典之作,为西宁市借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趟出了一条具体可操作的实践之路。

  项目基于西宁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情况以及西宁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城市排水收集管网工程及北川河岸环境修复工程、沟渠综合治理工程、污水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和机构能力建设,改善西宁市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减少西宁市水污染和中水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使西宁市污水收集体系、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体系、再生水回用体系、重要沟渠环境整治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世行各阶段评估过程中,世行专家优化了项目建设内容,在北川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水综合管理体系。利用低冲击开发(LID)技术将所有的天然雨水就地下渗消减,过滤城市地面的污染物,使排入河道的雨水量大大减少,减轻了市政管网的压力,并且大大减少了雨水中所携带的污染物。对于再生水利用,科学合理的引入了关于政策及环境接收方面的两个课题,为下一步大力推广再生水奠定了基础。

  湟水西宁段治理主打“生态牌”

  2015年,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治理将进一步加大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城市环境治理,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继续打好“生态牌”。

  据了解,在2014年已实施西宁市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水管网内涝清疏、城市排水箱涵等工程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投资2.2亿元,实施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第六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加大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城市片区和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实现湟水流域(西宁段)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

  同时,做好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园筹建工作,建立危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城市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以及集环保材料、环保科技、环保装备制造为一体,辐射全省的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重点做好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两废”中心,妥善做好历史遗留铬渣综合治理,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