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各项事业建设创下多个之最

25.02.2016  16:11

  湟源作为西宁的郊县,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复杂环境,湟源县如期完成“十二五”主要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3亿元,增长10.6%,为美丽湟源、幸福湟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投资拉动县域经济

  2015年,湟源县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实行“四重”工作周报制、项目ABC分类管理制度,对两项市级重点项目、20项县级A类重点项目由县级干部联点包干,效果明显。

  大华水库、丹噶尔古城二期开发、高级中学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开复工项目144项,开复工率达105%,是历年来开复工项目最多、投资力度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一年。争取到各类专项资金11.2亿元,储备全社会各类项目105个,规模达150亿元,是历年来储备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6项。在“青洽会”“城投会”期间,签订丹噶尔融汇商业广场、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产业聚集园等招商项目8项、签约资金32.6亿元,到位资金27.3亿元,是历年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

  农牧业循环经济异军突起

  坚守耕地红线,全年整治土地547.05公顷,新增耕地38.92公顷,流转土地15万亩,饲草种植面积连续三年保持在2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推进“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面积达4.7万亩、产量达11.03万吨,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7.5%。

  加快西宁市唯一省级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引进天郎农牧、天河生物等8家种养业产业化企业入驻园区。完成涌兴旧温室改造67栋,新建畜棚1740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78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2家,农牧业大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形成。

  筹资3000万元组建金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三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投资1.78亿元,实施人畜饮水安全、规模化节水灌溉等水利水保项目9项,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工业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推进大华工业园区创业园二期建设,引进实施投资5亿元的年产2万吨锂电子负极材料、投资7800万元的年产30兆瓦高原轻便型分布式光伏组件开发生产等项目,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3.1%。

  新增小微企业130家,是历年来培育企业力度最大、数量最多、领域最广的一年。通过开展“万名干部下企业活动”,抽调入企服务人员110名,对全县52家企业开展联点帮扶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82个。

  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4000万元,单笔担保额度由260万元放大到2000万元,为72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1.5亿元,全县金融支撑效应明显增强,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生态环保建设再创佳绩

  以打造宜居湟源为目标,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把县城南北山纳入西宁地区南北山绿化三期工程,倾力打造绿化精品和国道沿线“绿色长廊”,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完成,茶汉素提灌工程等5个灌溉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3.6%。

  以精品小景点绿化为重点,实施县城“微绿化”项目,新建和改造绿地2.8万平方米。投资2925万元实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37个村7199户2.97万人受益。在西宁市首创“户收集、村保洁、县处理”垃圾清运模式,81个村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

  深入开展大气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成78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治理,实现了县城“煤改气”全覆盖,全县空气优良率达到86.6%,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市最优。提前半年完成县域污水处理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并试运行,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从三类水体提高到二类。

  文化旅游经济实现共赢

  去年,湟源县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增长26.7%,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坚持“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并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人民街片区旅游开发及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湟源排灯制作地方标准,丹噶尔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大黑沟顺利通过AAA级景区评定。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月山二期扩建、丹噶尔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等项目扎实推进。改建游客咨询服务及旅游集散中心,全县A级旅游景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成功举办第七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高原国际风筝邀请赛等文化体育旅游创意活动。其中,微电影《丹噶尔奇缘》荣获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和摄影奖,刷新全省电影艺术史上又一项纪录。另外,选送的青海牦牛角饰品荣获“中国百佳旅游商品”称号,日月山湟源陈醋荣获“青海老字号”称号,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城乡建设彰显个性特色

  2015年,湟源县精心编制美丽城镇风貌规划、县城消防专项规划、纳隆口片区丹噶尔商贸城详细规划,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突出“山城、古城”和“两河四岸”总体开发思路,投资17.5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2项,投资1.4亿元实施美丽城镇、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项目。

  投资1000万元实施县城步行街亮化、旧住宅综合整治等四项“微城建”项目。整合项目119项,投资9477万元完成1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3813套,完成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旧房改造1600户,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开发建筑面积93.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5.4万平方米,增长41.7%。

  启动扎倒高速公路湟源段和县城西、东、南3条环路等项目拆迁工作,完成房屋征收14万平方米,是历年来力度最强的一年。加快实施城北西路延长段、新城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全县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是历年来路网建设投资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民生项目如期完成

  2015年,湟源县继续秉承“小财政、大民生”理念,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方面支出超14亿元,是历年来民生投入最多的一年,投资4.1亿元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完成。

  ●投资6710万元,完成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等项目;落实资金1885万元,资助学生3万人次。

  ●投资2225万元的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等项目有序推进,拨付县乡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补助610万元,城乡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强化城乡统筹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4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5万人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发展动力,新增市场主体385户。

  ●落实稳控物价措施,多方衔接争取,将全县天然气民用价格、集中供暖价格分别从每立方米1.77元、1.75元降至1.48元、1.31元,实现与西宁市区同城同价。

  ●开展困难群众救助,为1.55万名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3872万元,为5463户特困户发放物价补贴66万元。

  ●在全省率先实现扶贫工作队所有村庄全覆盖,首创“311”精准扶贫新模式,全县146个村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完成,县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贫困户基本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立。

  ●打好定点驻村帮扶、劳务输出培训、特色产业发展的组合拳,投入扶贫项目资金8912万元,实现6120人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