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2015年十大亮点扫描
青海新闻网讯 2015年,湟源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成“全省农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县、文化旅游名县和湟水河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县”的目标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行县的定位,按照市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14万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县域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成为“十二五”以来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的一年。预计,2015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14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49.17亿元,增长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26元、8310.65元,分别增长10.2%、12.1%。
亮点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创历年之最
●历年开复工项目最多、投资力度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一年
●历年申报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
●历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
湟源县大华水库、丹噶尔古城二期开发、高级中学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开复工项目144项,开复工率达105%;按照省市专项建设投资需求,分三批策划包装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105个,总投资规模达150亿元;出台《湟源县关于招商引资鼓励总部型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6项,超目标37.8个百分点。
亮点二: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良性运转
●饲草种植面积连续三年保持在20万亩以上
●走出了适宜湟源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新路径
●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坚守耕地红线,整治土地547.05公顷,新增耕地38.92公顷,全县流转土地15.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4.7万亩、产量达11.03万吨,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7.5%。加快全市唯一省级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标准化智能温室4栋,引进天郎农牧等8家种养业产业化企业入驻园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2家,农牧业大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形成。筹资3000万元组建金惠担保有限公司,撬动金融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农村组织贷款难问题。投资1.78亿元,实施人水利水保项目9项。
亮点三:工业经济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实施工业项目30项
●新增小微企业130家
●82条企业问题得到解决
全力推进大华工业园区创业园二期建设,投资7800万元的年产30兆瓦高原轻便型分布式光伏组件开发生产等项目,完成投资10.32亿元,增长41.3%。新培育工业小微企业27家,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4000万元,单笔担保额度由260万元放大到2000万元,是历年培育企业力度最大、数量最多、领域最广的一年。积极开展“万名干部下企业活动”,抽调入企服务人员110名,对全县52家企业开展联点帮扶工作。
亮点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造佳绩
●森林覆盖率达33.6%
●新建改造绿地2.8万平方米
●近三万人受益村环境整治
●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清运
●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最优
倾力打造绿化精品和国道沿线“绿色长廊”工程,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完成,5个灌溉设施项目有序建设。完成10个村绿化和62个村补植补栽工作。以精品小景点绿化为重点,实施县城“微绿化”项目。实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37个村7199户29737人受益。在全市首创“户收集、村保洁、环卫公司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深入开展大气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全县空气优良率达到88.2%。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从Ⅲ类水体标准提高到Ⅱ类。
亮点五: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共赢
●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A级旅游景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乡村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编制完成人民街片区旅游开发及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湟源排灯制作地方标准。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增长26.7%。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月山二期扩建、大黑沟景区旅游公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改建游客咨询服务及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举办大型民俗文化体育旅游创意活动。特色产品屡获殊荣,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亮点六:精准扶贫实现稳定脱贫6000人
●在全省率先实现扶贫工作队所有村庄全覆盖。
●首创“311”精准扶贫新模式
●制定《湟源县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
●4.26万人受益扶贫9大类项目
建立“三项指数(贫困程度指数、返贫风险指数、措施评估指数)、一个菜单(精准帮扶菜单)、一个年册(精准扶贫工作年册)”。按照“湟源县贫困程序指数”进行核算,结合“五看”的基本办法,全面完成了全县146个村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问题,落实资金8912万元实施9大类项目,64个村9108户4.26万人受益,实现6000人稳定脱贫。
亮点七: 14亿元支持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民生领域支出达14亿元,是历年民生投入最多的一年
●为民承诺10件实事全部完成
落实省市科技项目17项,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等项目,资助学生3万人次,中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有序推进,连续四年实现人间鼠疫“零”发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超目标19.7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超目标5.21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385户;为1.55万名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3872万元;省级双拥模范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全县民用天然气价格从每立方米1.77元降至1.48元。
亮点八:深化改革工作持续稳步推进
●制定《2015年湟源县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确定改革事项68项,启动实施60项,出台改革方案40项
●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域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目标
作为全国33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已完成2.4万余户宅基地外业调查测绘和2.2万余户房产测绘及权属审核工作。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结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交易。扎实开展省级生态县改革试点,已完成中期评估工作,全部指标达到省级验收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国家级标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0项,保留42项。
亮点九:城乡建设不断彰显个性特色
●历年来路网建设投资最多、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房屋征收超目标59个百分点
●完成1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商品房销售增长41.7%
全面启动了扎麻隆至倒淌河湟源段公路和西、东、南3条环路等项目拆迁工作,完成房屋征收14万平方米,超目标59个百分点。实施城北西路拓宽、新城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全县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编制县城消防专项规划、纳隆口片区丹噶尔商贸城详细规划。突出“山城、古城”和“两河四岸”总体开发思路,实施“美丽城镇”、步行街亮化等项目。投资9477万元完成1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开发建筑面积93.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520套,增长41.7%。
亮点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互联网+”开启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
●筑实凝聚推动全县发展力量的精神高地
●“四季四考核两评议”让干部不敢懈怠
●创新"4654"机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五笔会签”凝聚基层组织引领发展向心力
湟源县与中央党校共同搭建远程网络干部教育培训平台,首次在全省开辟了利用有限资源实施高层次干部教育培训新渠道,初步实现了大规模培训干部。把“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作为推动全县工作的精神内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活动。探索启动以“四季考核”、“两次评议”、“六项内容”和“五道程序”为内容的考评工作法。“四个坚持”强化活动实效,“六学模式”筑牢活动根基,“五找方式”查摆不留死角,“四项措施”加强问题整改。“五笔会签”制度促进了基层各项事务规范化、制度化,凝聚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增收致富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