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鱼科学放流记

16.07.2018  10:11

  青海新闻网讯 雨过天晴,太阳炙烤着沙柳河畔,就在这时,难得一见的日晕奇观出现在了青海湖上空。“今天是个好日子。”7月14日12时许,来自北京、广州、四川等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户外爱好者,在省渔政部门的指导下将50万尾人工增殖的青海湖裸鲤(湟鱼)放流至沙柳河河道。

  “天气这么热,为啥不把放流时间选在大清早?”“能不能快点啊,再热,我们就要被太阳烤干了?”中午时分,位于青海湖北岸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的天气由多云转晴,阳光普照大地,一时间,来自省外的很多户外爱好者面对青海湖的燥热天气有些不适应。“大家别着急,这个时段是今天放流的最好时间,这也是根据青海湖周边的天气情况,决定的科学放流计划。”省渔政管理总站渔政科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抚刚刚从外地赶到青海的户外爱好者。

  工作人员介绍说,近期,青海湖周边普遍下了暴雨,一时间河水暴涨,导致青海湖水面在24小时之内上涨了5厘米,这相当于在24小时内增加了16个杭州西湖。眼下,暴涨的河水已经流到了青海湖里,雨过天晴的时候,正是人工增殖湟鱼放流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不把人工增殖的湟鱼幼苗直接放进青海湖里?”工作人员刚刚介绍完青海湖的天气变化情况,来自北京的户外爱好者王先生向来自西宁的陈先生发问。好在陈先生对青海湖及湟鱼的相关知识很丰富。

  “青海湖是咸水湖,而这些幼苗是在刚察县和西宁的裸鲤救护中心的淡水中繁育成功的,一下子把幼苗倒进咸水湖,幼苗是吃不消的。”陈先生的解释既科学又合理,围在他附近的五名外地客人对他的解答表示满意。

  陈先生继续解释说,眼下正是湟鱼洄游的时节,青海湖中大量的雌性湟鱼洄游至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以及哈尔盖河(淡水河)上游产卵,一段时间后,鱼卵变鱼苗,将和人工增殖放流的湟鱼幼苗一起,顺流而下,回到青海湖成长。

  “这样的人工放流也是尊重湟鱼这一物种的自然属性。”连续三年三次参加青海湖湟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来自西宁的马先生听到外地朋友的问话,继续延伸话题,解释湟鱼的成长规律。他说,人工放流的湟鱼幼苗需要在淡水区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适应河流中的生活,此外秋季到来,湟鱼会慢慢游向青海湖这个温暖的家园,这个过程中,湟鱼幼苗也将逐渐适应高盐度的青海湖水体。

  13时许,随着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在200多名户外爱好者前后接力下,用鱼缸、水桶等工具,将50万尾裸鲤全部放流至沙柳河河道。

  就在这时候,一群渔鸥、棕头鸥组成的水鸟队伍闯入了户外爱好者们的视线。吸引水鸟的就是刚刚被放流的湟鱼幼苗。只见水鸟们高高飞起,调整好身姿后,急速俯冲,将一条条幼苗叼在尖尖的嘴巴里,飞向远处的开阔水域,几分钟后再次袭击湟鱼幼苗。

  人群里,新的问题产生了。“这些幼苗会不会全部被这些水鸟叼走?”对于这个问题,刚察县森林公安局以及省渔政管理总站渔政科的工作人员也及时做了解释。工作人员说,科学调查发现,生活在青海湖的鸟类已经增至200多种,每年夏秋季节,这些鸟类到达青海湖后,最大的捕食对象就是湟鱼。

  工作人员介绍说,捕食过程中,洄游的湟鱼生命养育了青海湖流域的食鱼水鸟,鸬鹚、棕头鸥、渔鸥等为代表的水鸟们一次又一次捕食,也让湟鱼在青海湖的生态大循环中,学会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由此各物种之间互相制衡,从而达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