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00条湟鱼要带芯回家 国内首次研究湟鱼种群洄游密码

31.05.2016  11:50

  青海湖里的裸鲤,又被称为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在青海湖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每年5月下旬到8月中旬,湟鱼会沿着入湖河流溯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然后再回到湖中。湟鱼洄游时会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鲤鱼跃龙门”的奇观。目前,央视连续两年推出《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直播活动,全方位报道湟鱼洄游及青海湖周边的生态,今年的直播也将于6月开播。从去年起,本报同时推出《青海湖,生命的奇迹》栏目,在展现央视直播背后故事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湟鱼,讲述青海湖生态。今日起,本报推出《青海湖,生命的奇迹第二季》,敬请关注。

  5月28日,记者从2016《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摄制组获悉,今年科研人员将在青海湖选择1500条湟鱼开展洄游信标科学考察项目,以此研究湟鱼洄游的生活习性、种群分布规律等密码。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湟鱼洄游规律,今年技术人员将给湟鱼装上芯片,这是我国首次在鱼类身上利用芯片开展追踪研究。届时,洄游产卵的湟鱼将身背载有自己身份信息的装备穿越河道,溯流而上。

  这几天,央视直播报道团队在青海湖畔的湟鱼洄游重点通道和沙柳河附近布置湟鱼信标点天线。据直播报道总执行郑昭红介绍,今年的科考项目将选择1500条湟鱼标记观测,所使用的湟鱼信标,长度不到1厘米,宽度在1毫米到2毫米之间,主要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实现数据追踪。在标记湟鱼之前,技术人员会给每条湟鱼建档立卡,将鱼的体长、体重及年龄等特征记录储存在数据库中。

  考虑到湟鱼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湟鱼标记全部采用电子标签并且装在湟鱼背部。据了解,信标装备具有实时在线功能,无需对放流标记的湟鱼回捕,通过水下信号传送就可以在电脑控制端接收到信息。

  负责信标技术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在沙柳河上提前设置好12个“天线框”,这些“天线框”相当于12个通道。每一条装有芯片的洄游湟鱼进入通道后,技术人员将立即监测到,并且实现鱼类的个体识别,继而得到湟鱼的行动轨迹、游动速度、通过时间等数据,达到探索整个湟鱼种群洄游密码的目的。(祁宗珠)

   央视记者:为青海湖生态点赞

  怎么看今年青海湖的生态变化?5月28日,参加《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拍摄任务的央视记者和导演,在青海湖畔接受了西海都市报记者的采访。

   鼠兔变少了,草场更绿了

  “两次参与直播报道,今年有不一样的新感觉。”青海湖周边部分草场的鼠兔少了,草场更绿了,央视记者范楷在青海湖鸟岛景区拍摄候鸟时说。

  去年6月中旬,范楷在布哈河周边拍摄鼠兔时,看到一片足球场大的草场上,有几十个鼠兔从洞里推出来的土堆堆。

  “今年,我再次回到去年的拍摄地,土堆堆只有几个,鼠兔少,也看不到大面积的鼠害草场。”范楷说。

  5月26日下午,范楷和同事开车寻找最佳的鼠兔拍摄地点时发现,之前的草场已经恢复了绿色。当地牧民告诉范楷,从去年开始,刚察县在发放鼠药的同时,动员牧民治理草场。如今,草场上的鼠兔少了,草场原有的绿色正在恢复,草场生态好转了。

   环湖公路垃圾少了

  5月中旬,摄制组成员从刚察县驱车前往青海湖鸟岛景区踩点的过程中看到,公路两边增添了不少新的风景。

  与去年相比,环湖公路上的塑料袋、饮料瓶不见了。“环湖公路比去年干净了,这说明,青海湖周边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湟鱼洄游直播总导演王卫国说。

  王卫国说,以往牧民在环湖公路周边支起帐篷时会在路边随意堆放一些东西,今年不见了。有些牧民在支旅游帐篷的同时,会及时把不用的材料收起来,这说明牧民在积极发展旅游的同时,已经意识到保护好环境相当重要。

   洄游通道畅通了,鱼儿回家更方便了

  “去年直播的时候,青海湖北面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有些洄游通道不太畅通,没想到今年全部畅通了。”央视记者高山说。

  今年前期踩点回来后,高山了解到,去年青海省已经筹资3600万元,重建或维修了刚察县境内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的多座水坝及洄游通道。

  高山说,从去年到今年,多条湟鱼洄游通道已经整修完毕,今年湟鱼回家的路会更加顺溜。再过几天,通过电视直播,全国观众就能看到湟鱼洄游的壮观景象。

  “一年来,为湟鱼洄游做了很多工作,为青海点赞!”高山说。

   千辛万苦拍到狐狸一家子

  “范楷,你去拍狐狸吧。”这是央视记者范楷去年参加《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时接受的任务。范楷没想到,当他兴冲冲地扛着摄像机跑到青海湖海心山拍摄的时候,狐狸却不见了。

  范楷守了好几天,也没见到狐狸的影子。几天后,他只好改拍鸬鹚。他说,“狐狸真狡猾,一点面子都不给。”

  今年,范楷的任务同样是拍狐狸,但必须得拍狐狸一家的生活故事,这次终于拍到了。

  5月22日一大早,范楷出发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拍摄狐狸。

  狐狸一家的房子就在公路边不远处,距离路边的护栏只有十几米。7时许,范楷找到狐狸时,一只狐狸正在家门口散步。看到有人来了,狐狸并没有表示反感,它继续在门口闲逛。

  狐狸是不是已经习惯家门口有人来访的生活了?范楷一边在护栏外调整摄像机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一边思考。

  等扎好掩体后,范楷钻到里面开始拍摄。这一拍就是一整天。其间,狐狸就在不远处闲逛,并没有打算回家。直到天快黑的时候,趁范楷不注意,狐狸悄悄钻进了家门。

  “怎么办?这只狡猾的狐狸。”范楷回到宾馆后,一晚上都在想怎样才能拍到狐狸一家子的生活。

  “是不是拍摄位置太近了?再往后撤一段,行不行?”第二天,范楷果断后退到公路另一边,但他和同事依旧没能拍到狐狸一家子捕食、吃饭、戏耍的生活画面。

  拍不到狐狸,范楷心里有些着急了。他决定用最笨的办法,把拍摄地点再往后退一段距离,支帐篷住几天,白天黑夜连续蹲守试试。

  这一试,狐狸比以前放松了警惕,它会中午找时间,回到家里给宝宝喂食。但是喂完之后又迅速出门了。

  出门后的狐狸,要么独自在草场上晒太阳,要么跑到附近的候鸟窝里偷蛋。有时候狐狸会刨开草场上的洞抓鼠兔,有时候它和草场上的旱獭打架。几天下来,范楷和同事拍到了不少特别精彩的画面,他还确定,狐狸家里有一大两小三只狐狸,经常外出的是狐狸妈妈。

  这几天相当辛苦,范楷和同事顶着七八级大风,冒着大雪大雨,连续4天守在帐篷里,终于抓拍到了狐狸外出的生活画面。

  和同事住了几天帐篷,范楷发现,其实狐狸也需要足够远的安全距离。这段距离内,一旦出现了外来者的踪影,狐狸就会选择四处游荡迷惑对方,甚至用不回家的方式来保护家里的小宝宝免受侵扰。

  “想想,狐狸的胆子其实也很小。”范楷说。为了拍到狐狸一家团聚的生活画面,范楷决定在狐狸家门口不远处安装红外摄像机,记录狐狸一家一天24小时的生活情况。

  经过连续几天与狐狸的接触,范楷发现其实动物跟人一样,接触时间长了,就相互熟悉了。“现在狐狸知道我没有敌意,也就不像先前那么戒备了。所以拍摄更加自然了一些,画面更精彩了。”范楷很开心。(祁宗珠)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