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保护生态工作的“半壁江山”
从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地处三江源的玉树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天这里有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了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而全州湿地面积达到263.45万公顷,占到了全省湿地总面积的32%。
三江源的玉树我们是熟悉的,20多年前,玉树草原的好儿子索南达杰,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将40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广袤苍凉、哺育高原野生珍稀动物的可可西里。英雄的名字,传遍了当时正在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大地,加速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步伐。如今的玉树,在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的关怀下,曾经的伤害得到治愈,可可西里又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隆宝湖成为黑颈鹤飞翔的地方。
然而,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道路上迈出的仅仅是一小步。尤其在保护湿地方面,认识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事情。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也是水资源“贮存器”“储碳库”和“物种基因库”。今天湿地的各项保护工作,比如湿地公园的建设等等也刚刚起步,而且许多工作停留在修个大门,盖个房,挂个宣传牌。再一个现实的难题是保护管理机构,省上虽然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但是州县市湿地保护工作目前还是由林业部门兼顾,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各县(市)林业环保局、局属各单位、各国有林场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导致无法适应林业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因此,建立机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因此我们在做好林地、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一定要把湿地作为工作的半壁江山,将其保护、管理、治理、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