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介绍

13.04.2016  12:11

  【范围划定】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我国和亚洲的重要淡水供给地,有着“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以三大江河的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主构架,优化整合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个保护分区,构成了“一园三区”格局,即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面积的31.16%。涉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曲麻莱县、治多县,12个乡镇,53个村。

  【目标定位】

  ——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任务重,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强的特点,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统一功能区划,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针对三江源产业结构单一,生态保护对外开放和社会参与度较低的实际,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精准扶贫整体脱贫相结合,建立牧民群众与国家公园之间共建共享的利益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把国家公园建成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针对三江源自然景观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典型性和原真性强的特点,充分挖掘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展示价值,把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通过艰苦实践、开拓创新,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长江源园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长江源园区以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流域为主体框架,包括长江源头区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该区域海拔高度4200米以上,生态系统敏感而脆弱,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大面积原始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原湿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藏羚的主要集中繁殖地和迁徙通道,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天堂”。作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分布境域】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长江源园区,位于昆仑山脉与唐古拉山脉之间。东至曲麻莱县的索加-曲麻河自然保护分区东界,南至可可西里保护区和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南界,西至可可西里保护区西界,北以昆仑山脉为界。园区面积9.03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3.35%。涉及治多县的索加乡、扎河乡,曲麻莱县的曲麻河乡、叶格乡,共15个行政村21143人。

  【功能区划】

  核心保育区:区内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同时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涵盖以上保护区的大部范围,楚玛尔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也在其中。经现状评价,将两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全部、缓冲区的部分范围划入核心保育区。

  生态保育修复区:以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相对集中的中度以上退化草地为主,尽量成片划定,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开展以自然修复为主、积极人工干预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严格限牧禁牧要求,加快草地生态修复。

  传统利用区:将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占比大、草场资源承载力较好、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具备生态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地块,相对集中、成片划定,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畜牧业产值,保护传统文化。

  游憩体验和居住服务区:包括园区现有4个乡15个村的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民生改善设施建设、保护站点建设和环境宣教、探险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撑基点。

  【保护目标】

  重点保护现代冰川、冰缘冻土、冰川遗迹、高海拔湿地、草原草甸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野牦牛、藏野驴、棕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保存好青藏高原最完整的高原夷平面和密集的、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湖泊群。突出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地、沙化地的修复。创建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打造“野生动物天堂”展示平台,搭建长江源科考探险廊道。

  【自然资源】

  草地资源:园区植被类型多样,主要以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为主,区系成分相对简单,以线叶嵩草、小嵩草、高山嵩草、藏蒿草和紫花针茅为主,植被稀疏,覆盖度小,草丛低矮,层次结构简单。

  森林资源:共有林地面积252.52平方公里,全部为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呈零星小片,在河谷和山地阴坡多分布有以金露梅、银露梅等为主的灌木。

  水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资源,区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区内冰川主要为大陆性现代冰川,据2014年数据统计,共发育有429条冰川,冰川储量为71.33立方千米,是众多湖泊以及通天河及长江一级支流楚玛尔河、当曲等的重要补给源泉。

  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2.32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内陆滩涂。区内有大于0.5平方公里的湖泊约160个,尤其是高海拨湖泊群湿地主要分布于可可西里,湖泊群不仅滋润着动植物的生长,更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

  生物多样性:园区内植被区属于中国植被区划中的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主要分属于三个亚区,即高寒草原地带、高寒灌丛草甸地带、高寒草甸地带。草场植物总种数有150多种,以矮蒿草、线叶嵩草、小嵩草等为主。著名的中藏药材有红景天、冬虫夏草、雪莲、羌活等。此外,淀粉植物蕨麻、香料植物瑞香、蜜源植物岩忍东也较为丰富。

  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白唇鹿、藏野驴等16种,国家二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盘羊、岩羊、藏原羚、藏棕熊等53种,省级保护动物斑头雁等32种。国家2级濒危鱼类1种。

  【旅游发展】

  园区虽然地广人稀,却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唐藩古道经由此地,第十世班禅大师由此进藏,自古以来就是青、川、藏三地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康巴藏人的文化贸易中心。昆仑文化、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在这里有深厚的淀积和深远的影响。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层面的观览和生态体验价值。

  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始性的前提下,依托园区现有的山水自然脉络和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突出以点为主,以线为辅,点、线结合的体验观光模式。点主要展示长江源头自然生态风光、藏族文化和昆仑文化等,线以青藏公路两侧的野生动物寻觅观览、自然景观观览、探险考察、高原体验等为主。

  黄河源园区:尽览高原千湖景观

  黄河源园区地处三江源腹地,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区,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其雄浑粗犷的高原原始地貌、高耸冷峻的冰川雪山、广袤无垠的高寒草甸草原、大种群分布的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等,充分展现着完整的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鄂陵湖、扎陵湖、星星海、冬格措纳湖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径流汇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分布境域】

  黄河源园区地处有号称“千湖之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玛多县境内,属于黄河源区上游,区内包括了以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群。黄河源园区面积为1.91万平方公里,占玛多县总面积的78.01%。园区东与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相连,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北与玛多县花石峡镇相接。黄河源园区包括了黄河乡、扎陵湖乡和玛查里镇19个行政村以及位于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陵湖湖泊水体和湖滨带(含扎陵湖鸟岛)的248.55平方公里。

  【功能区划】

  核心保育区:主要突出河流水系、湖泊群和湿地水生态景观的严格保护,归并整合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部分缓冲区,以及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核心区域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名录等的核心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以相对集中的中度以上退化草地为主,尽量成片划定,也是核心保育区的缓冲区域。传统利用区:将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占比大、草场资源承载力较好、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具备生态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地块,相对集中、成片划定。

  居住和游憩服务区:包括黄河乡和扎陵湖乡19个村城乡规划建设用地、道路和基础设施、旅游景点和游憩服务规划用地。

  【保护目标】以三江源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通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维护水源涵养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促进民生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相结合,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并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实现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自然资源】

  园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其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青藏高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处重要的战略地位。

  草地资源:以高寒草甸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区系成分简单;以高山嵩草、藏嵩草和矮嵩草等种群为优势,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1.05%,其余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和高寒草甸草原类。

  水资源:地处黄河源头,境内河流众多,密如蛛网。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湖泊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个。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两湖蓄水量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28%;星星海保护分区沼泽面积大,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

  湿地资源:园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3031.44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生物多样性:园区内生态系统种类多,植被的原始性和脆弱性十分突出,除天然灌木林有零星分布外无乔木生长。园区内有药用植物284种,蕴藏量较大的有红景天、秦艽、大戟、棘豆、小大黄、马尿泡、黄芪等。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将这里变成了高原特有野生动物的“天堂”,为这里的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里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等珍稀鸟类,园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着大种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岩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动物,有花斑裸鲤、骨唇黄河鱼等8种重点保护鱼类。

  【旅游发展】

  将按照绿色、环保、低碳、公益的建设理念,统筹黄河源园区周边资源,在保护高寒湿地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基础上,以感受体验高原独特风光、河源文化、藏民俗文化为特色,构建以生态体验、游憩观光、文化展示和高原探险为主要方式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开展环境教育。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玛多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孕育了玛多“两湖一河一碑”和三张“名片”的景观资源优势。“两湖一河一碑”是指扎陵湖、鄂陵湖、黄河及黄河源牛头纪念碑;三张“名片”是指“黄河之源”、“千湖之县”、“格萨尔赛马称王地”。

  原始、古朴、纯真、自然美的玛多已成为青海省探险旅游、特种旅游、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世代居住的藏族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这里有以藏族歌舞、服饰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民间文化,以绘画、雕刻、建筑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以格萨尔赛马称王、柏海迎亲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莫格德哇遗址、传说中的珠姆王妃宫殿为代表的史前文化,这些呈多样性、独特性的民族文化构筑了玛多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石。

  澜沧江源园区:高原生态系统的“温度计

  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华水塔”。澜沧江源园区作为其中的“一区”,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径流汇集,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园区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被形象地称为高原生态系统的“温度计”。

  【分布境域】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2个保护分区,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涉及杂多县的莫云、查旦、扎青、阿多和昂赛5个乡,19个行政村33205人。园区所在杂多县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等美誉。

  【功能区划】

  核心保育区:园区内现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果宗木查、昂赛两个保护分区。

  生态保育修复区:以相对集中的中度以上退化草地为主,尽量成片划定,开展以自然修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严格限牧禁牧要求,加快草地生态修复。

  传统利用区:将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占比大、草场资源承载力较好、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具备生态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地块,相对集中、成片划定,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畜牧业产值,保护传统文化。

  游憩体验和居住服务区:包括园区现有5个乡、19个村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民生改善设施建设、保护站点建设和环境宣教、探险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撑基点。

  【保护目标】

  重点保护冰川雪山、冰蚀地貌、高山峡谷林灌木。突出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和退化草地修复,加强对旗舰种雪豹等野生动物保护。打造澜沧江森林峡谷览胜走廊,塑造国际河流源区探秘胜地。

  【自然资源】

  草地资源:草地类型主要以高寒草甸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区系成分简单,占草地面积的99%,间有部分高寒草原、沼泽湿地草场、山地灌丛、山地疏林草地。牧草生长低矮,稀疏,平均高度在5厘米左右,平均亩产鲜草130公斤左右。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中乔木树种有圆柏,灌丛有百里香杜鹃、山生柳、金露梅、银露梅、匍匐水柏树、西藏沙棘等。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昂赛保护分区内集中分布有世界海拔上限大果圆柏原始森林。

  水资源:杂多县是三江源地区最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61%。发育有长江南源——当曲、澜沧江源——扎曲,有214条河流,河流总长度8256.2公里。

  湿地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冰川、雪山、冻土、湿地等资源,湿地总面积540692公顷,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其中,旦荣滩、莫云滩及扎青乡上游、阿多乡上游等地区分布大面积的高海拔天然沼泽湿地和高寒沼泽草甸湿地。

  生物多样性:杂多县生态系统种类多,主要有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城乡生态系统。区内有药用植物250余种,其中分布名贵的药用植物有雪山贝、知母、雪莲、红景天、秦艽等,是冬虫夏草最富饶产地。作为重要亚洲旗舰物种雪豹最大的连片栖息地,园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78种。特别是果宗木查保护区域分布的藏野驴、藏原羚、野牦牛等大型特有物种,以及昂赛保护区内的旗舰种雪豹、白唇鹿、岩羊、白马鸡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明显恢复增多的态势,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和观览价值。

  由裸岩冰川、高寒草甸草原、灌木丛、大果圆柏林、湿地河流自上而下发育而成的垂直植被地貌景观在三江源地区实属罕见。因此,园区被称为是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资源的自留地之一。

  【旅游发展】

  澜沧江源园区不仅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同样丰富多样。境内的五彩梯泉池、唐蕃古道、喇嘛诺拉神山、岭珠姆王妃沐浴瀑布、米拉日巴岩画、巴艾寺古塔壁画等自然人文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朝圣、观光旅游等价值。

  昂赛大峡谷、原始森林、奇特的丹霞风光、不仅风景迷人,而且气候宜人,一些知名环保民间人士称之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黄石公园”。格萨尔王大食王国的历史遗迹、佐青寺、斯日寺、曲林寺、洛龙嘎寺等举办的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法会、跳神、生死轮回法舞剧等宗教舞蹈,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膜拜。

  依托“澜沧江源第一县、冬虫夏草之乡、雪豹之乡”三大名片,根据园区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特点,澜沧江源园区将被打造成为集自然生态观光体验,民族文化(千年古塔、部落文化)体验、漂流、探险、竞技和高原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旅游体验观光目的地。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
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王建军刘宁出席 尹稚作报告
  4月24日,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水利厅
全国首个中微子望远镜将落户我省
  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全国首个中微子望远镜将落户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