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这片土地
青海新闻网讯
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人,一个出诊箱,一条崎岖的山路,一个日渐佝偻的背影。
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40年,几万名病人,一大把欠条;一句句说不完的感谢。
这个人就是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唐隆台村的村医马富全。
故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那时,马富全在村里的卫生室工作没几年。当时的农村经济落后,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有一千多人的上唐隆台村和周边的村庄相距4公里,却只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马富全主动去湟中卫生学校学习中医临床医学。学成后,他回到村上,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上唐隆台村是一个纯回族村,村民居住分散,文化水平偏低。村民马富英对疫苗预防接种等医疗知识并不理解,总是不愿意配合。看到这种情况,一有空,马富全就拿着宣传册往他家跑,反复讲道理,做工作,几趟下来,马富英妥协了。这样的经历,对于马富全来说,并不陌生,这些年来,他累计步行两万多公里,按时按期的为本村和周边村庄的群众开展各种疫苗预防接种,从未间断。
对于马富全的妻子杜有花来说,每天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忙碌了一天的丈夫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可这种愿望也经常落空。常常刚端起饭碗,焦急的村民就找上门来。“前几天,晚上八点多,我刚到家准备吃饭,张德桂就跑来了,说她女儿发高烧,让我赶紧去一趟。我到她家一量体温,39度!怕孩子起肺炎,赶紧送到了医院。因为及时治疗,孩子康复的很快!”对于这种情况,马富全特别理解,他笑着告诉记者,农村不像城里,村民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遇到很多突发病,他都是随叫随走。
寒来暑往,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村民的身体情况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马富全一边整理药品,一边说:“80个人有高血压、20个人有糖尿病、0——7岁的儿童有223个,去年9月到现在,村上的有22个新生儿……”似乎所有的细节都记在他的心里。
今年80岁的马玉梅因为儿子常年在外,经常一人独自生活。因为血压偏高,隔几天,马富全就要去她家上门服务,量血压、送降压药,七八年来从未间断。对老人而言,他早已不是村上的大夫,而是自己的亲人。
村民马成林一家6口原本全靠他外出务工,自从得了肺源性心脏病,全家人都靠几亩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年,我去找马大夫看病,他知道我家的情况,还没等我开口,就说等有了钱再拿过来。”
马成林说的没错,马富全一家4口人,主要靠儿子在外打工。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医生,我要讲究医德。现在,每年国家给我发1万块钱,算上6千块补贴,钱够花!”就这样,村民来他这里看病不仅可以赊账,对于困难户和孤寡老人,他还经常自己减免、垫付医药费。
“今年我58岁了,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站在卫生室门口,望着这个他服务了一辈子的地方,马富全的脸上有些自豪,但更多的是不舍。“不过没关系,我儿媳妇也去学医了,等我退休,她就来接班,继续为乡亲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