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高管薪酬两年降幅40% 人均年收入12万
自从煤炭行业开始下行,煤企就开始通过降薪等方式来降本增效。刚开始是中小煤企,如今,亏损面不断扩大,降薪潮从去年开始已经蔓延到大煤企。
《证券日报》记者在中煤能源年报中发现,去年公司多位高管薪酬仅发放了70%,这已经是第二年执行该政策。从数据上来看,从2013年到2015年,高管薪酬降幅高达40%。
中煤能源表示,通过管理人员多降工资,一线职工少降或不降工资,在实现薪酬整体下降的同时,保证职工队伍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工资总额调控以及加大劳务派遣队伍清理。
受益于此,去年中煤能源员工的收入仅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包括工资、社保和公积金等福利)为12.08万元。
多位高管薪酬仅发放70%
2015年,煤炭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煤价不断下跌,中煤能源等煤企为了降本增效,不得不降低领导层以及工人的工资。
中煤能源表示,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公司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严控人工总成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具体来看,实施整体降薪方案。要求各单位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通过管理人员多降工资,一线职工少降或不降工资,在实现薪酬整体下降的同时,保证职工队伍基本稳定;此外,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加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工资总额考核力度,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对企业收入分配过程中涉及超提、超发、违规列支、年薪外收入等行为进行界定,明确处罚方式、强化责任追究。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中煤能源2015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工资、社保和公积金等福利)为63.65亿元,当年员工总数为52648人,人均收入为12.08万元;而中煤能源2014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66.26亿元,当年的员工总数为54150人,人均收入12.24万元。
从数据上来看,中煤能源在上市公司层面去年员工的收入仅略有下降,也源自于职工人数的减少。
实际上,《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中煤集团去年实行了全集团降薪,中煤总部员工按20%幅度降薪,子公司情况,根据薪资与工作量、效益联动,降薪幅度各不一样。
年报还显示,中煤能源人工成本从2014年的43.35亿元下降2.4%至42.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为10.4%,主要是各企业认真落实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工资总额调控,以及加大劳务派遣队伍清理,减少用工总量等使人工成本减少。
《证券日报》记者还在年报中注意到,中煤能源总裁高建军,副总裁祁和刚、牛建华、濮津,首席财务官翁庆安,董事会秘书周东洲等六位高管去年的薪酬均未足额发放。
年报称,当期绩效薪金发放比例为70%(含以往一年延期绩效薪金)。而从年报上来看,这一规定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
除此之外,中煤能源这两年高管层降薪幅度可谓明显。高管薪酬总额2013年为780.6万元,2014年为654.86万元,2015年为469.26万元,两年降幅高达40%。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
去年以来,我国煤企的亏损面高达90%,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煤炭行业降薪减员早已经不是新鲜事儿。连盈利最好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去年也按照全员工资总额的10%下调了员工的薪酬。
而对于中煤能源来说,更是遭遇了近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根据年报,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71亿元,同比下降1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2014年的7.67亿元下降为-25.2亿元,同比下降428.7%。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中煤能源董事长李延江表示,一年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公司煤炭业务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公司出现经营亏损。面对严峻形势,公司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优化生产组织,以效益为中心主动减产限产。2015年,在煤价下跌、限产减产等因素减少利润8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挖潜增利6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了煤炭业务亏损扩大的势头。
根据年报,2015年公司对部分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矿井采取了减产、限产措施,产品结构、煤炭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公司新投入运行的煤化工产业充分体现转型成效,2015年初步实现利润15.03亿元,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煤能源表示,预计2016年中国煤炭总体供需失衡的局面难以改变,且预计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但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实,2016年全国煤炭产量有望有所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将逐步缓解。
今年以来,尽管煤炭行业仍旧不容乐观,但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工作正在全国各个省市发力。
上海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刘葆认为,煤企供给侧改革,2016年降成本仍是主题。企业内部减员分流、轮岗制等的实施、管理的提升、创新的节能,都将对煤炭行业生产成本线进行下调。对于外部,铁路运输成本,税费的进一步减免,都将利好于成本的下降。
有煤炭行业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力度不断加强,落后产能将加速被淘汰,预计煤炭龙头企业的地位将更为稳固。中煤能源去年去库存进度不俗,行业整合完成后有望成为主要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