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爱因斯坦书信揭示“天才阴暗面”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埃尔莎(资料图片)
据参考消息6月6日报道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3日刊登题为《爱情中的爱因斯坦:书信揭示天才的阴暗面》一文。文章称,根据艾伯特·爱因斯坦一生中写给女人的书信来判断,爱因斯坦的天才并未延伸到他的爱情生活中,他的爱情生活里满是混乱的风流韵事、坎坷的婚姻与充满怨恨的结束。
5月28日,在世界科学节期间,纽约大学斯柯博尔表演艺术中心将上演艾伦·阿尔达的戏剧《亲爱的艾伯特》,通过解读爱因斯坦写给历任妻子和其他女人的书信,将这位世界最著名科学家的复杂生活搬到舞台上。
阿尔达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追求简单,但他的私人生活却混乱得不能再混乱了。”
保罗·拉德扮演年轻时期的爱因斯坦,他频繁写信给同学米列娃·马里奇(辛西娅·尼克松扮演)——一位才华横溢、意志坚定的女士,后来成为爱因斯坦的妻子。两人以炽烈的激情开始这段关系,尽管遭遇不受欢迎的未婚先孕以及爱因斯坦父母的不赞成。
两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分离的,在这段时间内,他们鸿雁传书,在不时夹杂着数学等式、对科学的热烈探讨的信中,字里行间也倾吐着彼此的浓厚爱意。
马里奇与爱因斯坦一起生活了大约10年时间,在此期间,爱因斯坦的事业蓬勃发展,发表了具有革命意义的相对论。但是,两人的关系开始出问题,1912年,轻佻的爱因斯坦移情堂姐埃尔莎,向她抱怨马里奇性格忧郁、嫉妒心强。
马里奇抵制离婚后,这位自负的科学家写信通知妻子说,要让他继续与她生活,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你应当保证我的衣物整齐有序;保证把一日三餐按时送到我的房间内;保证我的卧室书房整洁,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他还要求马里奇放弃与他的所有私人关系,不要指望任何亲昵行为,另外,如果他要求不要跟他讲话,她就得停止讲话。
1919年2月14日,马里奇在分居五年后与爱因斯坦离婚。1919年6月2日,爱因斯坦与埃尔莎结婚,但是埃尔莎女儿的信件表明,爱因斯坦当时难以决定是娶母亲还是娶女儿。
在第二段婚姻中,爱因斯坦继续拈花惹草,但是他的确保持了对一样东西的忠诚,那就是物理学。但是,他的书信表明,他对待理论的反复无常丝毫不亚于他对待女人。许多次,他绝对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解法,后来却又推翻了。
爱因斯坦寻求创建一套能解释空间与时间的统一理论,这一追求反映在他的个人信函中,一直持续到去世。
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说,他是一个将自己奉献给科学的人,无论身体还是灵魂。但是,这位科学巨人在许多方面仍然与芸芸众生无异。他也有凡人的一面,具有人类常见的弱点和缺点。
埃尔莎曾在一封书信中谈到她的丈夫时这样写道:“这样一个天才应该方方面面都是无可指摘的。但是造物主不会这样安排,她会慷慨地给予也会无情地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