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疙瘩”成就的合作社
暮秋时节,翻越阴雨浓雾紧锁着的麦秀山,记者来到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镇的泽荣科技环保燃料加工专业合作社。
走进合作社厂房内,伴随着机械隆隆的声音,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他们的“黑金条”——环保燃料。一堆堆的牛粪粉末通过长长的传送带送入机器中,最终变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环保燃料,负责人桑杰尖措和他的伙伴们露出了微笑,这一条条从机器口中“吐”出来的条状牛粪,是他们七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
那是2015年9月,一次很平常的聚会,让奋斗在各行各业的6个年轻人从全省各地聚到了一起。和往日的聚会一样,充满闯劲儿的他们在餐桌上谈论最多的依然是怎么发家致富。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聚会却将他们的命运和梦想紧紧系在了一起。
在之后的几次“碰头”中,他们的目光从皮革加工到建材,牛羊养殖到畜产品加工,最终停留在了环保燃料上。去年3月份,舍下各自拼搏了多年的营生,东借西凑,每人拿出2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泽荣科技环保燃料加工专业合作社就这样成立了。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动手砌墙盖厂房,接电线,开着大车走遍泽曲草原角角落落收牛粪……当他们5人第一次从牧民的帐篷前后载满牛粪原料回到合作社不久,两个电话先后打到了桑杰尖措的手机上,刚开始的5个人因为这两个电话扩展到了7个人,七个好汉就这样聚到了一堂。
“你肯定很清楚,在草原上,捡拾和加工牛粪千百年来都是妇女的活儿,你看我们堂堂七尺男儿,抛家舍业地愣是闯进了妇女世界。刚开始,邻里乡亲说什么的都有”。虽然话语里充满了自嘲的意味,但桑杰尖措的眼神依然坚定。
以草原上的牛粪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数道工序,最终制造出形似“黑金条”的牛粪生物质燃料棒,这7位“创客”的创业路上,从未将守护家乡的蓝天绿水抛之脑后。
在牧区,牛粪除了用来烧火外,几乎没有其他用处。那些无人问津的牛粪在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中,慢慢腐蚀草皮,绿油油的草场上便出现一块块像伤疤一样的黑土,永远无法抹去。
“经过加工后的成品牛粪燃料燃时可以延长4倍左右,能持续烧40分钟。更重要的一点是,牛粪是生物质燃料,有人叫它‘绿煤’,不过跟煤比起来,烧牛粪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是很低的,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牛粪燃料完全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桑杰尖措介绍说。
在一年多的摸索中,桑杰尖措他们已从纯粹的外行人蜕变为一名“半专业”的内行人。他介绍道,在正常燃烧状态下,这种燃料没有明显的灰尘、灰烟和气味产生,烟尘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当前实行的标准,成品燃料几乎可以替代燃煤,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生产,燃烧剩余的灰烬还可以当做肥料。
当初的一拍即合,与“泽荣”这个商标的萌生,在给“生态泽库”的打造一声响亮回应的同时,也在泽曲草原引起了喜剧性的“化学反应”。如今,合作社从刚开始的5名社员和一块空旷的地皮,扩展到了7名社员、15名职工和设施齐全的厂房,随着合作社的成长,牛粪“身价”倍增,牧人们的账上又多出了不少收入。
合作社投产以来,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省内地区和成都、上海等内地城市的工厂和商贸公司先后前来考察,并表示预订意向。目前,合作社已经有1000余吨成品环保燃料的库存,可桑杰尖措却依然有些担心到时候会供不应求。
他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说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段话让我们充满了底气。我们正在走的不就是这么一条充满‘绿色气息’的路吗?“目前,市场对环保燃料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合作社眼前的生产能力和现有的库存,我们还是担心到时候会措手不及,所以对我们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活儿是把产品做精,并尽可能多地增加库存。”
生长在泽曲河畔的桑杰尖措和他的伙伴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在艰辛的创业征程中,已风雨同舟前行了一年多的坎坷路途,如今,回望走过的路,逝去的时光为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牧人的赞许、政府的扶持,和离梦想越来越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