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牢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和社会管理不断向着公平、正义、科学、民主的目标迈进,是实现伟大中国复兴之梦的必由之路。在这场宏伟的社会实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把他们定位为“关键少数”,是由他们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的。他们是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个特殊群体人数不多,但作用非常关键。我国的依法治理水平和法治化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关键群体对于推进法治建设的信念、决心和行动。同时,领导干部也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是百姓的“父母官”。他们对于法治的理念和态度,关乎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
所以,牵好了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才会有全局的改观。
领导干部对于依法治国的态度,关键在于行动,要看他在处理权与法的关系时能否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地接受法律约束。有相当一些干部,并不是不懂法,但当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担任一把手之后,个人意志开始膨胀,行使权力的欲望很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有的人,“依法行政”的概念仅仅表现在讲台上。说起“依法治国”来头头是道,一旦面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具体问题,叶公好龙的面目马上暴露出来,他们往往把个人等同于组织,把法律当作管老百姓的工具,用批条子、打招呼作为行政手段,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
知法而不尊法的是一类人。还有一类领导干部仍然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这直接导致一些人不能依法行政,甚至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固然需要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精神和自律精神。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能随意滥用,让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人为专权违法付出代价。
我国目前虽有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但面对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矛盾,监督方式和运行手段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深入研究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纠正滥用公共权力的种种弊端,使公共权力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