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冬行藏区】创建品牌 狠抓落实——海北州“三基”建设工作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孔令磊 报道) 自“三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各级党组织通过围绕中心工作、贴近基层、探索创新,呈现出了很多有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诸如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村级事务监督评审委员会、刚察县哈尔盖镇“德瓦尕宝”队伍、祁连县央隆乡“乡村服务社区化”模式等精品品牌。各种党建品牌已在当地形成长效机制,在推动海北州“三基”建设方面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12月22日,记者来到海北州委“三基”办公室,深入了解该州在“三基”建设工作上的亮点。
村级事务监督评审委员会彰显“人大”监督性质
“门源县青石嘴镇以前在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较为混乱,是县上的‘老大难’,去年开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点,建立了村级事务监督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参与和监督本村低保、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建设等惠民政策项目和村级财务运行的评审工作,受理群众反映的相关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协调,并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海北州委“三基”办专职副主任万扎西东主介绍说到,“自监评会成立以来,青石嘴镇成绩还是十分显著的。”
据了解,针对近年来青石嘴全镇村级事务管理上因部分村干部暗箱操作、“一言堂”、滥用职权、优亲厚友等因素造成群众意见大、干群关系不和谐等实际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制定建立了《青石嘴镇村级事务监督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评审、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等村级事务全部纳入评审范围,评审通过后再提请村“两委会”、党员会等共同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杜绝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等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现象,逐步形成了带有“人大”监督性质的村级组织。
此外,青石嘴镇还出台相应的实施制度,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并将此作为镇、村干部的业绩评定,来确保该项制度的长效运行。村级事务监评会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村干部违法违纪、村级财务混乱等问题,有效地转变了村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的难处得到了理解和解决,同时更好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德瓦尕宝”:矛盾调解“零距离” 服务群众“无间隙”
“德瓦尕宝”藏语意为“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近年来,刚察县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刚察化有效途径,以“德瓦尕宝”为主体,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建联络员”的组织领导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执行机构,组建群防群治服务管理团队,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具有牧区特色的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法。
据万扎西东主介绍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农牧区草场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偷盗牲畜、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日益凸显。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环仓秀麻村‘两委’班子成立了“德瓦尕宝”队伍,让村里一些有威望的老人来调节矛盾。”
据了解,2011年,环仓秀麻村将社会管理模式定位在“片区+网格+网点+牧户”的新型管理模式上,让“德瓦尕宝”充分参与到本村的社会管理工作中,由全体村民大会推选出16名热心村级事业、组织信任、群众拥护的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模范,成立“德瓦尕宝”队伍,并分成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综治维稳、村务财务监督、政策法规宣传4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全村即“片区”社会管理工作。
自“德瓦尕宝”队伍成立以来,坚持做到“三必访”,即网格内牧户有矛盾纠纷必访、有违法违规行为必访、有重大生活变故必访,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012年起至今村内32起各类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村社一线,无一上交上级处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全村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风气。
“乡村服务社区化”模式精细服务便民利民
祁连县央隆乡前身为州属托勒牧场,随着2003年改制后撤场建乡后,牧场人员流失较大,原服务机制被打破,现有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群众所需,牧区、牧民没有合理的规划管理机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生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强和创新央隆牧区服务机制,提升全乡服务科学化水平,该乡积极探索推行“乡村服务社区化”模式,通过健全服务机制、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等方式,实现了社区化服务的全覆盖,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服务工作机制。
该模式具体的表现为设置细致化,将整个辖区构建“片区——网格——沟壑——牧民”的四级网络组织体系,达到网格化的全覆盖。综合考虑牧民的实际情况和社区化工作人员的状况,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将整个辖区构建确定为5个片区16个网格26条沟壑,并实行驻村领导包联社区制度,配合社区开展工作。此外还设立“乡村服务社区化”办公室,做到制度服务辖区、人员信息上墙等,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网格化服务新格局。同时进行“十户联防”方式,把分散居住的大约每10户牧民,按就近居住的原则归拢成一个联防小组,成为联手防范单位。落实每月走访制度,确保网格内各类问题情况的及时解决和有效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服务。即“三必访”:普通家庭每年必访,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暂住人口、失业人员、重点帮扶人员每季度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四必清”:家庭情况必清、人员类别必清、区域设施必清、隐患矛盾必清;“五必到”:牧民家庭变故必到、牧民突发生活困难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社区治安案件必到。
乡村服务社区化模式的开展,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系统,拓宽了牧民群众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也为乡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以来,根据省委关于“三基”建设“两年见成效”的目标要求,海北州在打造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要求全州各级党组织狠抓相关的工作的推动落实,并形成抓“三基”建设和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发展的新共识,不断推动全州基层组织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