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康巴文化系列报道之三——玉树通天河畔的文艺创作之家
盛夏的通天河两岸群山叠翠,云蒸霞蔚。
沿着汹涌的波涛来到大河北岸,就看见一座古村落依山而建,一个个石砌的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朝阳的山坡上,显示出别样的古朴和宁静。站在这样一个绝佳的位置放眼望去,只见大河滔滔东去,新建的高速公路和214国道蜿蜒并行。
大河,青山,白塔,古渡口……这里视野开阔、风景壮美,是一个让艺术家心旷神怡、神思泉涌的地方啊!——记者禁不住感叹。
今年夏天,“玉树州文艺创作中心”在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直本仓故居挂牌成立,为玉树作家搭建了一个古老拙朴的“家”。
玉树藏族自治州文联主席彭措达哇和直本仓故居的主人陈林巴丁早早地在门口迎接我们。
陈林巴丁是直门达古渡口的第六代传人。他热情地介绍说,“直本仓”是指直本·罗文要周家族,是历史上管理通天河直门达渡口摆渡事宜的家族和管家。如今,古渡口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一家人已经移居玉树市区,而直本仓故居不能闲着,于是,我们全家非常愿意与州文联合作,使故居成为作家、艺术家们的创作基地。
彭措达哇主席说,直本仓故居已经很有年代了。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故居和玉树石砌建筑的代表性院落,州文联选择它作为文艺创作中心,目的是让本土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民族文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而外来作家通过到直本仓故居参观体验,感受康巴民族文化,在作品中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使作品更趋于原生态化、民族化,体现康巴民族文化的精髓;也要让更多的文化人在体验和感受直本仓文化的同时,留下美好的记忆。
彭措达哇说,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一理念,州文联在直本仓故居增设了系列民族文化主题的展示,如仓央嘉措诗歌书法展示、原生态民族服饰及康巴藏族生活摄影展示等。故居内的陈设布局、生产生活用具等都保持了原有的风貌,以便于作家艺术家身临其境、体验生活。
走进院落,就看见几位画家和作家正在聚精会神搞创作。
玉树本土作家阿琼正在采访故居的主人。见到我们一行到来,阿琼热情地说,直门达古渡口是沧桑岁月的见证者,而直本仓故居内涵丰富,故居的六代传人都富有传奇性。如今,第六代传人陈林巴丁已经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企业家了,这将对我挖掘创作素材很有帮助,结识他们很高兴啊。
彭措达哇说,阿琼是玉树文艺界的佼佼者。近几年来,她陆续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远去的部落》,纪实文学《玉树大地震》,小说集《天空依旧湛蓝》和随笔集《白衣胜雪》等,很有成就。阿琼说,在“玉树州文艺创作中心”,她结交了很多的文艺界朋友,也获得了一定的创作素材,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创作交流之家。
从西宁来到这里体验生活的版画家阿太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是,当他谈及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他在这里酝酿构思、精心创作出了大型版画《硝烟弥漫的岁月》时,心情有些激动。他说,在万里长江的怀抱里创作宏大的战争主题的作品,平生还是第一次。作品完成后赢得了青海文艺界的认可,也算是创作主题上的一次跨越。这些天来,自己的心情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中央美院壁画系教授刘斌老师说:“我这次来藏区,和阿太交往了二十几天,在这种朝夕相处中感受到他对康巴文化、对民族艺术有很深的感情。阿太在藏区有很多朋友,他对高原的爱已经融化到了心灵之中。今天,看到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生动而感人的场景,这和他多年深入藏区、体验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相信他的作品会更有生命力!”
同样,从西宁来玉树支教的画家陈有龙也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二楼宽敞的平台上,他正在以直门达古渡口的最后一位摆渡人为原型,创作以玉树人物系列为主题的中国画。他说:“我喜欢玉树的康巴文化,我的创作生涯也会从这里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陈有龙说:“ 2014年的一个秋天,我以一名支教教师的身份,来到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玉树,义无反顾迈出了‘赴玉树支教,立志将美术教育扎根高原’的志向,就是要让咱藏区的孩子享受同等的艺术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才能。”
在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陈有龙老师创办了“大唐画室”。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发挥特长,画室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因材施教,着眼于藏民族文化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教学模式,既保护了民族艺术特色,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陈有龙经常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便应运而生。
彭措达哇说,近几年来,特别是玉树地震后,全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文国栋、昂旺文章、江洋才让、阿琼、秋加才仁、索南才旦、尼玛松保、旦文毛、才仁当智等等,几十位诗人和作家活跃在雪域高原,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康巴地区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玉树现象”。截至到目前,玉树已形成了以州文联为主干,各个乡镇文化站为分支,各协会为脉络,以1000余名协会会员为绿叶的文艺之树。
通天河畔,歇武山下,“玉树州文艺创作中心”犹如一艘外形斑驳的古渡船,承载着岁月的起伏,正向着艺术的彼岸进发……(张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