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玉树 新生活】新玉树,彰显于高原极地的中国力量

14.04.2020  08:50

  江源平

   1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时刻:10年前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撕碎了玉树的春天。

  这是一个战天斗地的奇迹:从10年前的今天起,短短三年,玉树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宏伟工程。

  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10年间,一个社会主义新玉树浴火重生,在雪域高原傲然挺立。

  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10年来,我们唱响最美的旋律,歌唱这个伟大的时代、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手相牵心相连,全面打响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踏平坎坷、荡涤尘埃的强大“中国力量”。

  在这特殊的节点上,青海高原上迎来了玉树抗震救灾10周年的纪念日。

  10年淬炼,10年新生!10年众志成城,10年砥砺奋进。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体现了气贯长虹、势不可挡的“中国力量”。

  春天的玉树草原,蕴含勃勃生机。登上巍峨的当代山举目远眺,时光之笔勾勒蓝天白云,满目新居描绘新玉树容颜。伴随着祖国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源玉树呈现“发展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新气象。江源儿女正以昂扬向上的风貌,大步迈进在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2

  “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万里江山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通过视频向三江源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表示问候,希望大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生产生活都越来越好。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教育群众、推进工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玉树‘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嘱托,在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中开创玉树‘两个越来越好’新局面。”2018年9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刘宁在玉树调研时强调。

  以“两个越来越好”为目标,玉树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乘势而上、团结奋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增添群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三江源,投向这方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欣慰地看到,虽然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然劫难,但崭新的“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已然矗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不凝聚着从废墟中孕育的感恩之心和奋进之为,无不彰显着“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理念共识。

   3

  玉树10年,中国共产党的主心骨地位得到充分印证。

  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一旦有惊涛骇浪袭来,就越发巍然挺立,展现平波镇浪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无论是在玉树灾后重建战役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身影、一次次行动,是活生生的现实。

  10年前,地震发生那一刻起,党和政府的牵挂关怀、决策部署如同熠熠灯塔,始终温暖着玉树各族群众的心,照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路。

  无论是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还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中南海与玉树零距离,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生动的诠释,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在哪个战场,都有这样一个群体让人铭记: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以实际行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玉树10年,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再次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从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到恢复重建、发展振兴的一个个“玉树奇迹”;正是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立起了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也才在最短时间内凝聚起了灾区群众克难而进的必胜信念。

  玉树州杂多县萨呼腾镇闹丛村嘛呢石匠昂拉,在村子“党群服务中心”落成那天,将他亲手凿刻3个多月的石刻党徽送到服务中心,以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情真真、意切切。昂拉说出了玉树各族群众的心声:“我们打心眼里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中国共产党!”

   4

  玉树10年,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得到生动印证。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第一时间动员全国力量,开展了一场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以强大的国力投入447.54亿元开展1248个重建项目,托起了玉树新生、灾后崛起的伟大梦想。

  震后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物资善款汇集到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施援;中央在震后两个月即作出对口援建的部署,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玉树集聚。

  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针对玉树特殊困难条件,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由国家出资、由援建方建设、由地方提供服务保障”的特殊援建方式,作出了北京市、辽宁省和中建、中铁工、中铁建、中电建4家央企以及部队对口援建玉树的重大决策。

  省内的兄弟市州地也责无旁贷,向玉树的亲人伸出了援手。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纷纷派出援建队伍,带来物资、带来技术、带来资金,更带来浓浓的兄弟情谊。

  三江源生态地位特殊,不宜发展产业经济,适合走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的路子。国家从宏观考虑,着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东西部互补,使玉树通过保护生态同样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2019年初,玉树果洛发生雪灾后,从国家力量到社会力量、从各级组织到农牧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这次雪灾在玉树历次雪灾中灾情最重,但损失最轻,再次彰显了国家力量的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的新玉树,城市建设依山傍水,扎曲河、巴塘河在城东交汇到通天河,城市中心格萨尔广场的对面,图书馆、艺术剧院、博物馆、学校、医院等公共文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公共区域外,居民区依次挨靠。

  这座地震后新建面积95%以上的城市充满现代化气息,朝气蓬勃。

   5

  玉树10年,有一种“玉树奇迹”令世人为之震撼。

  把一场惨烈的天灾变成新跨越的起点,从瞬间“归零”到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需要多久?

  在生态保护最为重要、制约条件最为突出、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地方完成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需要多久?

  答案是令人意外、感动和震撼的!

  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是玉树灾后重建的起迄年月。其实,除去三江源三个漫长的冬季,实际有效工期不到两年。

  高原极地创造了“玉树速度”“玉树奇迹”。

  与时间赛跑。震后不到一天,邮电和通信基本恢复;震后不到两天,初步解决重点地区的通电问题;震后不到三天,1000多名重伤病员全部转运到外地医院救治;震后第4天,玉树孤儿学校复课;震后第7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会议;震后第20天,禅古、甘达村新社区建设奠基,玉树灾后重建正式拉开序幕……

  与时间赛跑。震后两个月,国务院批准印发《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新玉树、新家园的蓝图正式绘就;震后不到三个月,玉树灾后重建第一个重点项目巴塘机场夜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震后重建以来,4天盖起一层楼、9天建好一套住房。

  与时间赛跑。在不到两年的有效工期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对口援建省市和央企及部队的大力支援下,青海人民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完成了迄今为止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重建。

  与时间赛跑。在不到两年的有效工期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建目标,省委省政府以“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坚定信念,坚持科学依法高效和谐重建,全面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

  短短三年,蓝天白云、红墙白瓦,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社会主义新玉树在雪域高原重获新生、傲然挺立。

  在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下,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在全省群众的期望里,灾后重建漂亮完成,由此诞生了一张蓝图生长为一座城市的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赋予我们愈挫愈勇的信念和力量!

   6

  玉树10年,有一种精神力量引领我们砥砺向前。

  时至今日,看到地震遗址——那栋位于结古镇南出口的巴塘河边,有两层已经陷入地下的五层小楼,仍然让人感受到10年前那场地震有多么的强烈。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阐述,不禁让人联想到玉树地震中那座闪亮的精神丰碑——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一个地方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外在表现,更存在于精神世界。在历代传承的草原文化滋润下,孕育了玉树人民乐观、积极、不认输的心态。

  10年前的地震,玉树人民没有被灾难吓倒,而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重建家园,各族干部群众发扬“不放弃、不抛弃”的同心精神,树立“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的担当意识,铸就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其中迸发出的崇高“精神火花”和先进价值内涵,为当世鉴,为后人传。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正是由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的,他们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组成了这股强大的精神。

  日继之夜,生继之死,生死关头呈现温暖深沉的人性光辉。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不幸倒下的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韩慧瑛、为抢救孤儿院被压师生不幸罹难的香港“爱心义工”黄福荣、为灾区捐赠物资遭遇车祸的兰州“最美新娘”李成环……在灾难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做人间大爱,什么叫挑战极限。

  强忍悲痛,守望相助,中华大地奔涌规模空前的爱心暖流。北京、辽宁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四大央企数以万计的援建者,舍家别子、挺进高原,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激情,用爱心和勇气、责任和担当、汗水和鲜血,在生命极地战天斗地,用血肉之躯托起玉树重生。

  铭记于心,永不忘记,闪耀人性光辉的名字永远镌刻心头。昂尕、王成元、才仁松保、江巴才仁、普布求然、吕耀忠、拉阳、拉巴卓玛、孙志峰、卓尕、孙德荣……他们为了玉树的新生倒下去了,永远离开了他们爱得深沉的大地。然而,在他们倒下的地方,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像雪山一样屹然挺立。

  一种精神的产生从来不是孤立和突兀的,它一定依附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缘于青海的高天厚土、沃野朔风,缘起于世世代代的青海人与自然抗争、顺时势前进的伟大实践;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缘于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还缘于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缘于中国文化中鲜明的人文符号和高贵品格。

  这种伟大的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两路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等,一起构成了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的深刻内涵,鼓舞和感召着青海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新青海精神”必将引领青海全省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青海大地书写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开辟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

   7

  玉树10年,有一种“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里,一个个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故事,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多到无法捧拾。

  2017年10月,一张“最美童心生态项链”的照片走红网络。三江源头,3个孩子把塑料袋等垃圾塞进空的饮料瓶中,串成一串挂在身上,准备回家后扔到垃圾回收点集中处理。

  2017年5月,三江源生态法庭敲响了挂牌以来第一锤,被告人因非法收购十只麝香获刑,该案获选长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4月,玉树州治多县内,一只雪豹进入牧民牛圈捕食牦牛时被牦牛顶伤,当地有关部门对受伤的雪豹进行了救治后放归自然,这样的情况在当地不是第一次,雪豹还出现在省内其他地方。

  ……

  玉树地处三江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在境内干流分别长1217公里、150公里、465.5公里。可利用草场1165.45万公顷。现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中,85%的区域在玉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在玉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都知道要保护草原,爱护环境。

  玉树在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迎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玉树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新实践。

  玉树在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将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实际行动,把三江源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守好、最大的责任担当好、最大的民生保障好。

  玉树在行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大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玉树在行动。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3.97%,2010年至2019年累计实施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464.73万亩。2015年中央决定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后,已有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春天的隆宝湿地,头顶天空湛蓝如洗,不远处的雪山巍峨高耸,黑颈鹤、鸬鹚、赤麻鸭、黑鹳、豆雁等成百上千的鸟类在水中自由嬉戏,成群的牛羊在湿地周边恬静觅食,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绿色画卷。湿地的管护员牧民老松它开介绍,现在的隆宝,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生态越来越好。

  不仅玉树,如今的青海,生态地位更加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上世纪60年代消失的千湖竞流景观再现三江源头;青海湖面积2018年达到4563.88平方公里,比2004年扩大319.38平方公里;雪豹、普氏原羚、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只有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8

  玉树10年,有一种发展轨迹叫奋起直追。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玉树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10年。这是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10年。

  毋庸置疑,玉树灾后重建是人类抗灾史上条件最苦、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的重大工程。随着千余个重建项目完成,通过重建与发展的有机衔接、无缝对接,玉树早已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实现了从顽强挺立到充满活力的历史性嬗变。

  重建或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对于玉树来说,对于青海来说,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咬紧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不动摇。

  透过浴火重生的喜悦,玉树借势重建,精准发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可西里申遗、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奔向自己的目标任务——“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改革发展”。

  地震是灾难,同样也是契机。

  ——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3.2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010元增加到35167元;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2419元增长到91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

  ——完成共玉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改建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架起了“高速通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基层群众岀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较地震前增长26.3%,乡镇道路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

  ——玉树机场共运输旅客161万余人次,玉树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完成330KV大电网进玉树、110KV电网六市县联网等重大电力项目,实施56项通电工程,彻底结束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

  ——解决45个贫困村、3.8万贫困人口、16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全州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38%和96.72%;通讯覆盖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打破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自产自销的单、散、弱、粗模式,通过培育发展多种模式的新型经营主体,把牧户家庭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实现收益最大化。

  ——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玉树文化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玉树赛马节暨雪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和三江源水文化节”“中国青海国际冬虫夏草暨藏医药展交会”等多个全州性重大节庆活动。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旅博会、青洽会等国内大型展交会。

  ……

  曾经被地震摧垮的玉树,在短时间内奋起追赶,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经济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向集约、由被动向主动、由数量向提质的巨大转变,自我发展的内力和后劲越来越足。

  10年,已然深刻改变了玉树的历史轨迹。

   9

  玉树10年,有一种切身感受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关乎百姓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对玉树“让发展越来越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嘱托,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谋民生之利,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忧,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这是激励更是鞭策,这是号令更是指引。

  10年来,玉树坚持每年将75%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项目,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0年来,改善了5500多名贫困群众住房条件;解决12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为2万多人送去了光明。

  10年来,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初升高升学率从32%提高到98%,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2%提升至96.1%;通过北京、辽宁、四川、湖北等“异地办班”,六千余名学生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10年来,医疗用地较震前增加77%,医疗卫生机构较地震前增长18.6%,每千人拥有床位数由2.45张增长到7.15张,增长192%;卫生计生人员由989人增长到2059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88.4%,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包虫病患病率由2010年的3.74%下降至2019年的0.69%,人均期望寿命较地震前提高6岁。

  10年来,实施可可西里5个保护站及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施提升工程,帮助各市县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全州“厕所革命”项目,新建和改造厕所8324座,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增了新绿、添了新彩。

  ……

  伴随着三江源的晨曦,一片片崭新的藏式民居上空炊烟袅袅;孩子们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坚固漂亮、教学设施一流的新校园;汽车在玉树市宽阔平整的公路上有序行驶;通天河畔的温室大棚中,村民们已开始辛勤劳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多惠民。新玉树,人民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10

  玉树10年,有一种合拍共振叫绝对贫困“清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希冀,也浓缩着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镌刻下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时代画卷。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玉树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标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走节点、抓重点、攻难点,聚力提升脱贫质量,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推进。

  截至2019年年底,全州已有2个贫困市县摘帽,其余4个贫困县、16个贫困村、2.57万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摘帽条件。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底的3%以内,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目标,与全省合拍共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10年来,“大扶贫”格局如同温暖的阳光,照到了玉树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全州388名州县级领导,708个州、县、乡机关单位,2.2万名党员通过“一联、双帮、三治”工作,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构建州县乡村齐抓共管、行业部门齐头并进、社会扶贫齐心协力的模式;

  主动加强与北京对口支援工作衔接,坚持“扶贫+扶智、扶志、扶治”,落实对口援助资金13.67亿元,实施各类援助项目90余个。

  内力+外力,玉树何愁不能全部脱贫?!

  ——10年来,持续增强的“三保障”让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着力补齐“高中”和“学前”两个最大的短板,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3.7万人次;异地就读学生占全省一半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1%以上,贫困代际传递有效斩断;

  开展覆盖全州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筛查和防治工作。实施大病救治、在册管理包虫病患者、医疗救助等;贫困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管理和贫困群众医保参保全覆盖,住院费用报付比达90%以上,部分医院实现了远程会诊,从根本上扭转了因病致贫、返贫的被动局面

  完成7020户2.8万人的易地搬迁和1669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涉及6.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并网发电,7.31万贫困人口受益。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户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怎能不持续增加?!

  ——10年来,从“输血”到“造血”,玉树脱贫后劲持续巩固提升。

  积极构建“县有产业园区、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架构,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共建成5处县级扶贫产业园,1处省级扶贫产业园区,受益贫困人口1.56万;

  旅游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住宿、餐饮、手工制品加工等行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50.5MW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带动104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增收;

  把生态保护与扶贫紧密结合,设置一万余个生态管护员岗位,园区内实现“一户一岗”,户均年收入达两万余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贫困户收益双赢。

  结合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市场需求等,实施贫困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6270人次,通过培训和设置环卫、服务业等岗位,2304人实现稳定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奔向小康生活,玉树各族群众的底气怎能不越来越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的阶段,玉树当与全省一起,继续激发“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蓬勃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不折不扣抓好扶贫各项政策举措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1

  今天,当我们迎着新时代的阳光,阔步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再来回首走过的十个春秋,深切地感受到:

  玉树10年,是雪域高原文明史中荡气回肠的篇章。

  玉树10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玉树10年,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段奇迹。

  新玉树,就是彰显于高原极地的中国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载不懈努力,写下玉树恢复重建精彩篇章;百年接力奋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

  决胜脱贫攻坚,玉树准备好了!

  同步迈入小康,玉树准备好了!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美丽城镇“五个示范省”,推进以生态、循环、数字和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导向的结构转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执笔:苑玉虹)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20日在陕西考察调研。青海省邮政管理局
寸草春晖 勇毅前行 ——纪念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系列评论之三
  走进新玉树,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过,一座座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沿着山势向谷地蔓延开来,四纵十六横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市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和PM2.人民政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