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有望添国字号文化招牌
1月23日,一条好消息从首都北京悄然传回青海:文化部同意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将是践行“四个转变”新思路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意味国家在青海设立了第三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在全国所有省区中绝无仅有,殊荣难得;它意味着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将全面铺开,鼓舞人心;它意味着玉树有望将再为青海增添一块国字号“文化招牌”,居功至伟。
多元化构筑
玉树绚烂文化生态
在地理版图上,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被称为名山之宗、江河之源。北有昆仑山脉,南有唐古拉山脉,闻名藏族聚居区的嘎朵觉吾和格吉两座神山雄踞南北,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东南亚第一巨川跨国境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境内。玉树至今保持着原生态状态,是世界上高原湿地最为密集的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
而在文化生态这块版图上,玉树地区又是青藏高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玉树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康巴地区,这里的歌舞、民间工艺、民俗节庆、史诗文化、信仰构成等多面向的文化素质编织出玉树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态。同时,玉树也是青海土地面积最大、藏族人口最为集中的民族自治州,它地处青藏川枢纽地带,素有“高原通衢”、“高原重镇”、“唐蕃古道桥头堡”等称谓。玉树藏族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存续状态良好,为本地区民众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在玉树设立文化生态实验区
很有必要
从2005年开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到2012年组织的“寻根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调查工作,一直以来,玉树就积极开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搜集、整理、申报和保护工作,一大批具有玉树特色的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名录体系。保护工作在全省乃至藏区具有深远影响。
2010年,突如其来的“4.14”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震中及其周边大量基础设施和生命的损失。玉树人民显示出极具韧性的精神气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建设“新玉树”的历史奇迹,在祖国的三江源头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随着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玉树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表现更为突出,玉树州政府审时度势积极申报藏族(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期通过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传承保护好千百年来滋养玉树人民的传统本土文化,维护好、发展好玉树独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并先后邀请国家级的专家前来考察和研究,通过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广泛共识,玉树藏族文化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实际就是实现了对玉树藏族文化根脉和生成土壤的综合保护,建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无论是现实还是长远上都是保护玉树藏族文化生态,传承历史文明,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玉树文化生态保护成绩斐然
在生态价值上,玉树全境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三江源区境内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
玉树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现存古代文明遗迹遗址众多,时代跨度长,区域特征鲜明,保存状况良好。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玉树地域辽阔,山河纵横,依据不同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树歌舞、服饰加工技艺、民居营造技艺、烧造技艺和金属锻造技艺等多类传统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州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玉树三绝”的“歌舞、服饰、帐篷”。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位。列入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80多项,广大“非遗”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将为其他藏区文化保护提供启示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空间上是指以玉树市为核心区,辐射周边藏族分布的广大地区,将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为保护重点展开保护。区通过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藏族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整体性保护,完善传承人的发展和保护机制,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最终实现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整体平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全国其他藏区藏族文化保护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通过党和政府对玉树藏族文化根脉和生成土壤的综合保护,促进藏族民众进一步强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信念,同时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树立主人翁精神,传承保护好千百年来滋养玉树人民的传统本土文化,维护好、发展好玉树独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中下游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链接:
实验区保护重点:区域性鲜明的高原游牧文化、半农半牧文化、农耕文化;以通天河流域、结曲河流域、扎曲河流域为带状分布的古村落建筑文化、宗教建筑文化、藏传佛教艺术、金属加工技艺、黑红陶烧制技艺、民间歌舞乐曲、民间传统节庆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勒巴沟和嘉那嘛呢为代表的玉树石刻群、东仓大藏经及格萨尔手抄文本为代表的文献典籍;以结古寺、达那寺和白塔、藏娘佛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以岩画、古墓群为代表的文物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