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彩虹映玉树 玉树灾后重建扶贫产业发展见闻
整整三年!波澜壮阔的玉树灾后重建工程,让世界瞩目,令国人扬威。
2014年7月中旬,当记者来到山清水秀的玉树草原时,一道亮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彩虹辉映下的玉树新城,更加妖娆多姿。
东风吹来满眼春
玉树市东风村坐落在新寨嘉那玛尼石堆后面。只见依山势而建成的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错落有致,在雨中成为一道风景。温室采用土墙外包砖、钢架加竹竿结构,并有配套滴灌和卷帘机等设施。走进温室,一波“热浪”迎面扑来,让人顿生暖意。再看那大棚中生机盎然的一青二白三红四绿的各种蔬菜,不禁让人心花怒放。
玉树市扶贫开发局李治国副局长告诉记者,东风村蔬菜温棚建设项目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投资730万元建成的。兴建的温棚共有73座,受益贫困户60户200多人。每年可为玉树市区供应各类新鲜蔬菜360余吨,预计产值达250万元左右。去年,已经给灾后重建的建设大军提供了大量新鲜蔬菜。
说实话,温棚种植对于世居草原的玉树牧民而言,真是个新课题,也是个难题。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那也不太现实。所以,玉树市扶贫局在实施这个项目时,采取了租赁、承包和自种等灵活的经营模式。他们先是请来了海东农区的温棚种植土专家承包经营启动项目,然后再让专家聘用当地牧民做工。说是做工,其实就是让专家手把手地培养科技明白人。今年35岁的多杰认为,农区的专家只要挣了钱迟早会走的,所以发展温棚经济还得要靠当地人。多杰打算着从明年起,自己要在温棚中当家作主。不过,他小声地告诉记者,前提必须是掌握了种菜的真正本领。记者在跟当地牧民的聊天中发现,东风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已经看到了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准备自己种菜经营温棚的人还为数不少。
比起稍有拘谨的东风村人来说,称多县拉布乡德达村的牧民对于灾后援建项目的运作似乎显得游刃有余。三年前,中国扶贫基金会投资179.72万元,为德达村村民购买了366头牦牛,同时购置了一辆奶罐车和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7台(套),还有榨油机、磨面机和青稞脱粒机也各配置了2台;兴建了50平方米公用房屋。对于农牧业机械化项目,德达村人像是如鱼得水,经营得有板有眼,红红火火,使该村35户183人从中受益,人均年增收都在5500元以上。
当然,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投资700万元援建的禅古村砂石厂,同样在建设新玉树的特定时期展现了扶贫产业的活力。
玉树市禅古村是一个拥有230户人家的古老村庄。灾后重建工作开始后,村里原有的耕地都几乎被新建住宅用地占用,农牧民收入渠道越来越窄。
2011年9月,禅古村砂石厂建成后,购置装载机两台,挖掘机一台,载重自卸车7辆;培训贫困劳力特种机械驾驶员32名。项目采取租赁经营,与玉树州运输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承包经营合同,每年租金450万元。已培训的32名驾驶员全部上岗就业,月均工资3500元。2012年9月第一次分红,禅古村将450万元中的150万元红利分配给206户村民,710人人均分红2112.7元。2013年人均分红2225.52元。也就是说,这个砂石厂每年给禅古村村民带来的直接受益达158万元之多。
村支书更秋彭措说,砂石厂在重建时期成为村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作为牧民,我们深知草原生态的重要,我们正在谋划用积累的资金调整产业,适时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农牧业产业项目。
创新迎来艳阳天
玉树市甘达村有个利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在扎西科草原上小有名气。当然,这跟当地的能人巴桑扎西有关。
巴桑扎西本是个康巴汉子,在村里来说他是个经营能人,挖虫草,做生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是,地震发生后,巴桑扎西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决定在甘达村援助实施加多宝甘达运输队项目时,他被群众推举为负责人。
时隔不久,当两辆东风天龙汽车、五台欧曼自卸车和一台装载机轰隆隆地驶进甘达村时,欣喜若狂的村民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些铁家伙居然会安家落户到村里。对巴桑扎西而言,喜悦的背后更是一份责任。因为他知道,尽管运输队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亲自带队,组织专家前往甘达村调研,并和村民座谈了解了项目需求而组建的,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这些铁家伙喝的是油,能否产奶?多少双眼睛在指望着巴桑扎西他们。
甘达加多宝运输队依托甘达利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运营。这个投资近三百万元而组建的运输队运转的好坏,事关甘达村200多户千余人的切身利益。为此,理事长巴桑扎西别无选择,只能放下自己手中的生意,全身心地去当合作社的“大老板”了。
巴桑扎西毕竟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从村内选拔了11名具有B级以上驾照和两年以上驾龄的村民为驾驶员,进行了再培训。紧接着,巴桑扎西把这支年轻的队伍带到了玉树重建的战场上。应该这样说,项目于2010年10月完成车辆采购、11月正式交付甘达村,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合作社进行了车辆检测和改装,2011年3月运输队投入试运营,2011年4月开始正式投入运营。5辆欧曼自卸车和1台装载机与沙石场签订运输服务协议,月均实现稳定收入17.4万元。2012年6月30日,运输队实现纯利润120多万元,11名驾驶员人均月收入3000元。
看到牧民们分红时的灿烂笑容,巴桑扎西更是寝食不安。玉树重建工作接近尾声,这对甘达加多宝运输队来说,又面临着一场挑战。巴桑扎西不想让村民们感受短暂的快乐,而是让他们长久地享有幸福。甘达加多宝运输队将何去何从?甘达村的村民们还能不能继续分享到分红的快乐呢?
灾后扶贫产业援助项目的实施,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在经受着一场考验。如同甘达村的项目,就促使着巴桑扎西他们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迎接市场的挑战!
改革、创新,就是需要一种勇气和魄力!
巴桑扎西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当人们都为甘达加多宝运输队今后的命运而深感忧虑之时,他却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调研,让甘达加多宝运输队转身成了“甘达村粮油百货批发中心”。
甘达村是每年的虫草大军挺进治多、杂多县的必经之地。巴桑扎西之所以在这里设立粮油百货食品批发中心,确实也有他的高明之处。当然,除了有远见之外,巴桑扎西的经营手段还是比别人棋高一筹。他进的货都是亲自从西宁或兰州货比三家之后运到玉树的,况且还是用自己的车辆运输。成本低了,粮油及百货食品价格的在同类地区就占了低价位的优势。所以,甘达村粮油百货批发中心以“物美价廉”而赢得了众多新老客户的信赖。这也是他们把生意越做越红火的原因之一。
人们惊喜地发现,运输队的成功转型,给甘达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现在,这里隔三差五地迎来采购的人群,使这原本寂静小山村渐渐地变得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就像村委会主任群才仁说的,甘达村粮油百货批发中心的成立,不仅把商品观念深深植入到牧民的头脑当中。原先牧民遇到收购牛羊和虫草的商贩时,总是羞于张口要价,被动地出售,可现在大不一样了,牧民们不仅把自己生产的酥油、酸奶大大方方地拿到市场出售,而且进城购物时还学会了讨价还价。这对山大沟深的草原牧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甘达村的人们更是没有忘记,甘达利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从成立以后,给他们带来的真正实惠。今年70多岁的德吉草老人告诉记者,合作社已经连续三年给他们发放了青油、面粉和炒面。这对那些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的牧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人人都感激不尽。
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合作社每年发放给乡亲们的分红是一袋110元的面粉,一袋175元的青稞,一桶65元的色拉油,共计价值为350元的物品。三年当中,合作社为村里的1092人,发放了一百多万元的福利。
记者前往甘达村粮油百货批发中心那天,巴桑扎西正准备去西宁采购货物。打开商店的大门后,巴桑扎西颇为自豪地说,前几天这里的货物堆得像一座座小山一样,你看,就这么几天时间,货物已被抢购一空,所以要马上去补仓。巴桑扎西还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们刚刚召开过理事会,初步商定要在玉树市区再设立一个粮油批发中心,以谋更大的发展。他已经在市区看好了铺面,只是价格的事情还没搞定。不过,在国庆节前必须开张。
扶贫重建产业蓄势待发
如果说像甘达村利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在玉树灾后援助产业扶贫当中,还属于小打小闹的项目的话,那么耸立在玉树市区的加涅滩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可谓是个重量级的大项目。这个占地30031平方米、建筑得相当有气派和规模的综合市场,可以说在新玉树建筑群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高大建筑之一。
玉树州扶贫局局长才让幽默地向记者阐述了这个市场高、大、全的概念。
说它高,不仅是因为它的建筑高度,而是这一项目的级别高,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基金会、加多宝集团公司和青海省扶贫局具体实施。所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三高:设计要求高,建筑质量高和验收标准高。正如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指导司司长海波所言,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产业重建,是历史上没有的,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合作,开了一个先例,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起了先导和示范作用。
说它大,是因为除了占地面积大之外投资数额大。加多宝集团为其注入了7000万元资金;其次是收益范围大。这个市场的受益人群涵盖了红卫、扎西大同、解放、团结和民主5个村共906户、2500多贫困人口,可谓是覆盖面大;另外,这个市场将安排600人就业,所以也说它就业量大。
说它全,是因为它是个综合交易中心,自然是商业功能全。另外,它是以合作社的方式管理运营,所以管理机构也比较健全。这里不仅有合作社理事会,还有监事会。
记者前去采访时,加涅滩农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扎西桑珠正张罗着竣工典礼和招商引资的相关事宜。他说,目前已经争取到了省扶贫开发局3000万元产业试验示范园扶贫项目,综合交易中心已于两家企业签订了入住协议,新建的宾馆也以年租金96万元签订了租赁合同。不难看出,加涅滩农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在起步阶段,就已经显示出了它即将雄霸市场的逼人气势。
陪同记者采访的玉树州扶贫局局长才让无不感慨地说:充满勃勃生机的玉树产业重建项目的兴起,确实凝聚了中央和省州领导的心血和智慧。我们不妨回眸一下:
玉树地震发生之后,国务院扶贫办和青海省政府迅速签订了《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框架协议》,中国扶贫基金会与青海扶贫开发局签订了《合作开展玉树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执行协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同玉树州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框架协议》。中国扶贫基金会迅速反应,全力投入到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之中,累计为玉树募集资金、物资1.49亿元。并立即在玉树组织实施了救灾过冬帐篷发放项目、灾民补助款发放项目、孤儿救助项目、爱心包裹项目、公益吸氧站项目、甘达村运输队项目、德达村奶业基地项目、东风村蔬菜大棚基地项目和玉树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项目等众多援助项目,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中国扶贫基金会实施的系列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省扶贫开发局成立了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驻玉树重建办公室。共计投入各类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近4.66亿元,实施各类灾后贫困村扶贫产业重建项目达106个,项目使5.3万多贫困农牧户从中受益,人均实现增收千元以上。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丰胜先后多次率领工作组,深入到玉树州各县调研扶贫产业重建工作,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建议提出的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被国务院列入《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安排项目资金1亿元。对受灾贫困户住房重建给予再补助建议被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认为,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总规》,是玉树灾后重建取得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性成就。
就在记者结束对玉树扶贫产业的采访离开结古镇时,又一道绚丽的彩虹正舒展着万道彩带,飞扬在草木葳蕤的扎西科草原上。记者因此感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是啊,玉树的民生大厦已奠定好了坚实的基础。玉树的民生美景将在今后的大发展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唐钰 张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