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三江源 智慧新玉树——写在2015玉树牦牛文化艺术节暨传统赛马会开幕之际

24.07.2015  09:55

  青海新闻网讯 盛夏,玉树最美的季节。巴塘草原上绿草如茵,牧草茂盛,到处盛开着一束束、一簇簇姹紫嫣红、灿若云霞般的各种野花,散落在草原各处的牦牛就像洒露的珍珠,草原上的骏马膘肥体壮,驰骋在新玉树这片广袤的疆域上,宛如一幅尽善尽美的大型歌舞表演。

  玉树满怀着“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将于7月25日至7月27日举办牦牛文化艺术节暨传统赛马会,通过赛马、赛牦牛、藏式摔跤、马术表演、射箭、射击、跑马倒立、越野快马、民族歌舞、藏族服饰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大型群众活动展示玉树游牧迁徙、民俗文化,表达新玉树感恩祖国、热爱祖国、享受新生活之情。

  玉树牦牛文化艺术节暨传统赛马会是全面促进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平台,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地区和谐稳定。玉树市正处在一个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为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结合牦牛文化旅游艺术节暨传统赛马盛会全面展示玉树市跨越提升的巨大成果和青藏高原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推广玉树市文化旅游、生态建设、民族风情、宗教文化、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展示玉树市文化建设成果,折射出新玉树人民的幸福感,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振翅欲飞的“文化玉树”、“风情玉树”、“生态玉树”、“智慧玉树”。

   文化玉树

  玉树藏族群众喜欢养马,更喜欢赛马,赛马是牧民群众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赛马节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已形成一种内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农牧民群众纵情歌舞的聚会、交流农畜产品的市场,而且是藏族群众展示精神风貌的舞台。

  赛马场就在扎西科草原上。这里依山傍水、绿草如茵,平坦开阔,牧民们在草地上上搭起了上千顶五彩帐篷,就像为赛马盛会而绽开的烂漫山花。赛马健儿在场上跃马扬鞭,竞展技艺,那浓郁的民族风情,高超的驭马之术,吸引来众多竞相观看的海内外宾客。

  如今的赛马会开赛,仍沿袭了传统的燃柏煨桑仪式。当柏枝点燃、烟火冲天时,几百名骑手飞身跃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中央,或挎刀佩剑,或背负叉子枪、装扮成威壮的武士,呼唤着“哦啦嗦”。燃柏煨桑之后,便是激动人心的马术比赛了。比赛主要有跑马射箭、跑马耍枪、跑马悬体、跑马拾哈达和长途赛、走马等传统项目。

  在众多的马上竞技项目中,赛马拾哈达的角逐场面最为激烈。骑手要在疾驰的马背上,把横放在跑道两旁的数条哈达拣回,依据所拾数量,决出名次。跑马倒立和跑马悬体,也是两项颇为精彩、惊险的项目。跑马倒立要求骑手在驰骋的马背上,手握马具肚带,肩靠马脖,下肢朝天倒立;跑马悬体要求骑手用脚尖紧勾马蹬,全身仰面悬挂于坐骑侧面,头部几乎接近地面,场面惊险好看。

  对于康巴藏族汉子而言,一年一度的赛马会,是欢乐的盛典,在气氛热烈的赛马场上,你能从每个骑手的脸上,读出这种凝重和奋发交替的情绪。正像歌曲《康巴汉子》中唱的,“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上……”

  牦牛,象征着草原民族自强不息,如痴如醉眷念这块土地、开发这块沃土的内涵。而牦牛身上浓缩了草原牧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发现,这是一种牦牛身上的文化,是一种开拓着生命禁区和发展——自远古大步走来的文明。而更多的藏族群众更是形象地说道:“牦牛的犄角给了我们信仰,牦牛的肉身给了我们生存,牦牛的皮张给了我们温暖,牦牛的毛发给了我们家园,牦牛的乳汁给了我们健康和力量,而牛粪给了我们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火源!”

  广袤的青藏高原不仅是壮美自然的屋脊,也是人类与牦牛相遇、相识、相依、相存的故乡。牦牛给高原先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这种福祉从此渗透在藏族民众所繁衍生息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里。于是,在藏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牦牛的认知、崇拜和利用不断发展和演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以生产、生活以及精神信仰为一体的古老而稳定的高原文化。牦牛是青藏高原的象征,也是藏民族游牧文明的象征,是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更是藏族群众生活中坚强、勇敢、力量、隐忍为一体的精神象征。

  而牦牛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旨在弘扬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秀美的风光,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环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颇具特色的牦牛文化,构建美丽和谐新玉树。此外,这还是展示玉树市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绚丽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文物古迹的一个平台。

   风情玉树

  玉树藏族群众千百年来居住和生活在高原,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与艰苦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形成了豪放、彪悍、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他们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在衣、食、住、行,以及在心里素质、语言风俗、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等方面有着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风情。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是康巴服饰文化的翘楚,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的美誉。隆重华盛的玉树藏族传统服饰表演,在赛马节的最后一天是节会的高潮和华彩段。男人的藏袍都以虎、豹的真皮镶边,显得英豪武勇。女子的袍装,更华贵艳丽,以优质水獭真皮镶边,并把边饰加得很宽,尤其下摆,达到尺余甚至更宽。女装的奢华,还体现在头饰,金银珠宝应有尽有,佩戴在发际和胸项,高贵典雅之至。

  玉树藏族服饰,多以高雅华贵和鲜明独特的蕴涵而引入注目。其基本式样为冷、暖季装和常服、礼服等传统藏式长袍。玉树服饰与其他藏区服饰,在用料与色调选择上有着自己的标准和传统,而在穿戴方式上也有自己独具的特点。特别是用绵羊皮缝制的藏袍,耐磨保暖实用,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作被。

  玉树藏族男女都戴手镯,有象骨、金银和玉镯多种,还有天珠、珊瑚、绿松石、象骨珠串成的腕饰。男女戒指多为金银铜制的鞍形藏式戒指,嵌有红珊瑚、玛瑙、天珠、绿松石等各类珠宝。耳环,男女都戴,男戴左不戴右,女戴双耳环,金银铜制多种,多镶嵌有各类珠宝,女子还有花坠儿。

  玉树藏族美丽豪华的服饰,反映出玉树藏族群众酷爱收藏珠宝、钟爱家族中女孩儿的浓重地方人文传统,也明显地带着佛教文化和古老自然崇拜的影响,具有康巴腹地浓烈的地域特色。它的艳丽、豪华,它的别具一格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让其民族风俗情深深地蒙上了一层富有神秘的面纱,这正是千百年来,对玉树具有猎奇心理的游人和探险者们所向往的根本原因。

   智慧玉树

  玉树市当前正在打造的民生版智慧城市,值得期待。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具有典型的世界屋脊风光。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一座锦绣新城在三江源头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办理各种证件要排队、看病挂号要排队、景点旅游要排队等等,诸如此类一系列公共服务难题,在考验着政府管理城市能力的同时,也是民众对政府服务意识满意的标尺。而且在玉树,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带来的城镇化民生难题,也需要政府的智慧思考。”玉树市主要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在玉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中早已形成共识:民生无小事,建设“智慧城市”就是服务民生。管理好玉树,首当其冲要让民生先“智慧”起来。当前,玉树城市服务水平还相对滞后,现有的数字化远远满足不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如何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参与市民生活,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信息化为城市排忧解难,进而为民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十分必要。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玉树市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今年初已经启动,将利用3到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建设。围绕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建成集“人、地、物、情、事、组织”管理要素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平台,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居民服务由“分散服务”向“一站式”转变。

  今年,玉树市将建成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监管平台并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信息采集、业务受理、任务交办、过程监督、结果考评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监督指挥体系。2016年以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监管平台为核心,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治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政府网信息门户以及公众网服务信息门户建设,初步构建起面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体系。2017年不断扩大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的覆盖范围,拓展管理服务内容。预期到2018年,玉树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发展将在广度、深度、高度、亮度等方面均显著提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生态玉树

  在玉树流传着“种棵树比养个娃还难”的说法。地处青南腹地的玉树,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很多树木不适宜在这里生长,树苗要从800公里外的西宁运来,成本费用高,而这一切的困难都阻挡不了玉树的绿色梦想。

  走出玉树巴塘机场,便看到“绿色感恩、生态报国”八个大字醒目地镶嵌在巴塘滩如茵的绿草地上——沐浴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沐浴了全国各族人民无疆大爱,玉树人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感恩报恩的姿态诠释出了“绿色感恩、生态报国”,扎实推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

  “绿色感恩、生态报国”这是玉树从上到下的普遍共识,玉树也一直努力在做。站在扎曲河畔的山坡上向下望去,美丽的扎曲河畔,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郁郁葱葱,这幅地图是由2698棵常青的云杉组成。玉树市林业环保局副局长王宝山说:“这片林地是4·14纪念林,2698棵常青的云杉是纪念地震中罹难的2698位同胞。这块林地共有35块小林地,35块林地共同组成一幅中国地图,寓意着感谢全国人民对玉树的帮助和支持。另外,在结古镇还有6块纪念林地,分别为四家援建央企和北京、辽宁的纪念林。同时,还有巾帼林、青年林、党员林、国防林、爱国林6块纪念林地。13块纪念林总占地面积250亩。”

  和地震以前相比,地震后,玉树市平均每年投入8000万元用来植树造林,结古地区造林绿化也达到了378.57公顷,栽植各类苗木235万株,完成12所学校、3家医院、2个居住小区绿地验收工作,共栽植乔木6种3000株、花灌木5种1000墩,模纹花坛色带1000平方米、宿根花卉8000平方米、种植草坪15000立方米,订制木花盆270组。

  从扎西科到新寨村,从巴塘机场路两侧的感恩大道绿化带到市内的两河景观带沿河绿地,6个防护林带、4个社区公园、3个市级公园,再加上一个个庭院绿化区,玉树市区绿地面积达到43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