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现代化的机制与力量
三种机制和三种力量
一切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动力、平衡和调整三个根本要素。自行车要跑起来,首先要有动力,没有动力,它寸步难行;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否则就会跌倒;既要让自行车跑得快又保持平衡运行状态,骑自行车的人必须具有娴熟的调整技能。与之相应,任何社会都具有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根本机制。
动力机制、平衡机制、调整机制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三种根本机制。就现代化的规律而言,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规律是怎么处理好发展、稳定和改革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发展及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当发展起来以后,民众表达诉求日趋增强,一旦社会不能为满足这种诉求提供足够资源且资源配置不合理,那就会发生利益矛盾甚至冲突,因而现代化还必须解决好稳定及平衡机制问题。发展和稳定及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问题,都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本质上就是通过调整机制的运行,使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间达到优化、协调、配合。
资本、国家和劳动是现代社会的三种决定性力量。市场经济中形成的资本、权力系统中升华出的国家、最大多数人从事的劳动,是现代发达社会复杂有机体的三大要素、三大支柱,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三种最基本力量。问题在于,这三种力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由此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不同历史抉择。
相互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要解决了动力问题,“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资本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创造文明和财富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异化的逻辑。后一种逻辑在政治领域使权力异化,在文化领域产生精神异化,导致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还会导致生态危机。此外,资本的力量存在很多风险因素,比如过于短视、唯经济利益、自发无序混乱等,这些使得资本的逻辑和逐利的原则无限扩张,不择手段地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公。
此时,国家的作用就应该发挥出来,主要是解决好平衡问题,在利用资本的同时驾驭资本,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此外,劳动是国家和资本之间的中介。劳动的力量不断促进着调整体制的形成,如何看待劳动和劳动者,把从事劳动的广大人民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还决定了调整机制能否实现好。
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应当是动力强劲、活力勃发,而又同时平衡有序、稳定和谐,又能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整合的社会。因此,检验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准,根本上是考察它的国家、资本和劳动三种力量以及三者结合的程度,考察动力机制、平衡机制、调整机制以及三者结合的程度。
中国道路是三种力量的重构和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重构了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将资本、国家和劳动三种力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和贯彻了这种思路: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这是动力机制;也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平衡机制;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要求我们随时随地根据全体劳动者的利益来进行方针政策的调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让改革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调整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目的既不是资本利润,也不是国家膨胀,而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中国道路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合理结构,是资本、国家和劳动三者的互相平衡和制约。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现代化,应当统筹使用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协调好资本、国家和劳动三种力量。更加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更加注重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和公平正义问题,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道路可以有效地引导其他发展中国家思考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因而,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模式选择来看,中国相对独特的道路就具有了一般意义,或者世界意义。
来源:学习时报,2015.0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