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和他的“酒瓶博物馆”

30.12.2014  15:51
核心提示:     庞成明 祁国忠/摄   他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帮村上完成了村志的编撰工作;他兴趣广泛,老有所乐,自己建起了小有名气的“酒瓶博物馆&rdqu

  

   庞成明 祁国忠/摄

  他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帮村上完成了村志的编撰工作;他兴趣广泛,老有所乐,自己建起了小有名气的“酒瓶博物馆”。他就是原海东商粮处干部,如今肖里村远近闻名的一位耄耋老人——王明理。

  1933年,王明理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一个叫肖里村的小村庄,中学毕业后,他在西安参加西北区保险公司学习。1952年被分配到条件比较艰苦的青海工作,他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在青海一干就是43年。1995年退休之后,他回到了老家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街道肖里村生活。

  喜欢收藏 老有所乐

  王明理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说他有一次和几个老朋友吃过饭后,觉得一个酒瓶子特别漂亮,觉得扔了很可惜,就跟服务员说将那个酒瓶子留给他。自那以后,王明理就开始对收集空酒瓶产生兴趣,并在收藏各种精美酒瓶子的过程中享受着生活带来的快乐。

  从2008年开始,王明理就开始收集各种酒瓶子,他对一些设计新颖、质地良好、造型漂亮的酒瓶,按照品牌、产地、酒瓶的材质等进行分类收藏。若发现谁家有漂亮的空酒瓶便要想方设法收藏回来,有时还要花不少钱才能买回自己称心的空酒瓶。经过多年的收集,酒瓶数量已达到1800多个。柜子占据了王明理家的二层楼房,而那些酒瓶被分门别类地摆在十几个大柜子里,成了他名副其实的“酒瓶博物馆”。

  “这一整个柜子都是茅台系列的,这边一柜子都是青花瓷瓶子的,这几个是一套,是古代四大美女和梅兰竹菊,很难凑齐的。”王明理兴奋地给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着。王明理说他的4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剩自己和老伴儿了,没事儿收集收集酒瓶,也算是为了排遣一下寂寞。

  “王明理老人的‘收藏’对我们只有400人的肖里村而言,算是一座主题‘博物馆’了。”村民薛天柱说。

  没事的时候,王明理老人就会骑着自行车到周围的废品收购站转一转,周围的收购站都被他转遍了。“有时候花几块钱就能收来一堆好看的瓶子。时间长了,收购站的人都和我熟悉了,他们平时也会帮我留意着好的空酒瓶,一旦遇到好看的瓶子就会给我打电话,让我来取,以前还要几块钱,后来熟悉了干脆就直接让我拿走。”王明理说。

  对于以后的收藏,王明理老人盘算着明年再做几个统一样式的展示柜,把一些新收来的酒瓶归类后摆上去,谈到这些,王明理老人脸上洋溢出幸福、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编写村志老有所为

  退休后,在老家本可以和老伴儿过悠闲自在的生活的王明理,却成了一个大忙人。十几年来,不管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会发挥自己练习书法的特长,不仅忙帮书写对联,还主动担当起红白喜事的账房先生。

  2012年6月,肖里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要编写村志,邀请王明理参与编写工作,并担任主笔,王明理二话没说欣然答应了。村上考虑到编写村志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提出要给王明理一定的经济补助时,王明理说:“我有退休工资,自己的钱够花,并且年事已高,不需要太多钱。村委会能让我参与编写村志工作,就是看得起我,给了我最大的信任和荣誉,还谈什么补助”,说着就婉言谢绝了村上的提议。

  王明理接受了村里的邀请,就和村志编委会的其他同志一起开始谋划村志编写工作,王明理查阅档案资料,走访大量村民,保证了村志中所述人和事的真实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村志编写工作中,王明理始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可他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从不叫苦,从不逃避。由于编写村志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他积极努力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在老伴儿生病住院期间,也把照顾的工作交给了亲戚朋友,自己却仍然坚持到村上搜集资料,修改文稿,开展工作,顾不上按时回去照顾老伴儿。他这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编委会的每一个同志,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村志编写工作当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王明理和其他编委会同志两年多时间的搜集、整理、编写和修改工作,肖里村的村志终于编印成册,与村民见面了,村志语言通俗、内容丰富,详细记载了肖里村从解放前到2014年这段历史的变迁,重点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书中还展示了肖里村各个时期的100多幅图片。

  村志编印出来了,实现了肖里村人的一个梦想,也了却了王明理的一个心愿。为了支持肖里村发展文化事业,他还将自己辛苦写书所得的一万元奖金捐助给了村图书阅览室。

  王明理常说:“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色,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要努力为人民群众做点事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