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一号C星发射成功
2012年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搭载发射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观摩发射仪式,并会见慰问了火箭、卫星设计总师和发射中心有关人员。环境保护部各司局和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地方代表参加了观摩发射仪式和慰问活动,青海省环境保护厅齐铭总工程师和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代表受邀参加了发射仪式。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于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由2颗光学小卫星(HJ-1A、B)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HJ-1C)组成的“2+1”星座,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也是我国第一个多星多载荷民用对地观测系统。环境一号C星将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环境一号A、B星两颗光学星正式形成环境一号小卫星星座,初步满足环境监测预警对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以及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需求,同时也将大幅度提高我国大尺度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监管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监测能力和遥感应用总体水平。
环境一号C星是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有效载荷是S波段SAR,其运行高度为500Km左右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整星重量850Kg,具有扫描和条带两种成像模式,其中扫描模式分辨率为20米,幅宽100公里,条带模式分辨率5米,幅宽40公里。
环境一号C星SAR数据将在以下几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作用:
水环境监测方面:可以辅助光学数据对近岸海域进行赤潮、浒苔遥感监测;对渤海、黄海等重点海域进行溢油污染监测、预警和评价;可以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围网养殖进行有效识别,确定其范围、规模及其变化,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综合应用雷达影像与光学影像数据,可以进行中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生态系统分类,提高分类效率和精度;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水分、森林生物量等生态参数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质量的综合评估提供辅助参考信息;可以从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变化趋势分析等。
环境监管、环境评价方面:可以在核电站、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大型工程建设、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监管工作中,对敏感目标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为环境监管、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信息支持。
环境应急方面:可以发挥其全天时、全天候的优势,在多云多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获取有效数据,从而弥补光学数据在类似条件下无法获取数据的不足,为应急监测与响应及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