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班彦村:30多名外地媳妇攒劲
青海新闻网讯 11月14日,我们第三次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初冬的班彦村灯笼高挂,红旗飘扬。这是一个酝酿的季节,预示着来年班彦村将迎来更好的光景。
第一次走进班彦村是夏天,村民们搬进了新家,告别了那个山高、路远、缺水、交通不便、生产水平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旧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第二次走进班彦村是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小麦金黄,大豆硕果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班彦村一周年之际,村民们满怀深情地给总书记写了封感谢信,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这一次,我们要讲讲班彦村的女人们。班彦村有30多名外地媳妇,她们中有汉族、藏族,她们没有民族之分,她们凭借勤劳和果敢顶起了半边天。要知道,过去因为穷,班彦村的男人们娶不上媳妇,现在外地媳妇不仅扎根土族村庄,还为班彦村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村民们夸赞她们: “攒劲!”
广东媳妇变成地道青海人
在班彦村,刺绣和盘绣是女人们从小就会的一门手艺。这两年,随着脱贫工作的开展,女人们重新拾起了针线,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今年已有193名妇女外出培训,诞生了145名职业绣娘,建成了7座绣坊,7名手艺带头人脱颖而出。
50岁的张卓麻什姐是其中一名带头人,她家就是一座绣坊。张卓麻什姐十四五岁开始学刺绣,为自己绣嫁妆。让她没想到的是,现在一幅太阳花盘绣能卖150元,一幅小小的刺绣能卖50元,女人也能靠手艺挣钱了。这些订单来自互助县一家公司,该公司负责提供材料和销售,张卓麻什姐负责组织妇女们刺绣、收集作品,并在她家的绣坊提供现场指导。上个月,她还去武汉参加了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向外界展示土族刺绣、盘绣文化。
张卓麻什姐是个能干的人,她的儿媳妇也是个勤快的人。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儿媳妇来自千里之外的广东。一个生活在经济发达沿海省份的女人,怎么会看上高原贫困村的小伙子呢?还能踏踏实实地留在这个土族山村?
张卓麻什姐一脸骄傲地说: “我这个儿媳妇连广东话都不会说了,已经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青海人。”一旁两岁的小孙女用青海话跟她交流。
张卓麻什姐的儿子和儿媳妇在诺木洪购买了1.47公顷土地种植枸杞,枸杞收获后,两人马不停蹄地回到家,在家闲不住又外出打工了。为了感谢这个远道而来的儿媳妇,张卓麻什姐早早准备了几万元钱,让儿媳妇过年带回娘家。让儿媳妇带着在青海挣的钱回广东,多有面子呀!
“这在班彦村算是大户人家了,像这样的人家村里有好几户!”说起张卓麻什姐家,班彦村第一书记赵成生这样评价。
60多岁阿奶上大学
77岁的老汉吕有荣家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第一次踏进他家,就被贴着壁纸、装着吊灯、铺着地砖的漂亮新房子惊艳到了。那时,他说他想象中最好的生活是有水喝,有新鲜菜吃。这一次,他说,最好的生活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 “国家给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能挣钱了。”
在老伴李七江晒什吉看来,最好的生活是地里有粮食,兜里有零花钱,还能全国各地浪。这一年,李七江晒什吉真的是浪美了。今年7月,她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在青海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班,顺利结业。她笑言,一个大字不识的老阿奶,60多岁了还能上大学,共产党的政策好啊!
从那以后,从未出过远门的李七江晒什吉,跟随互助县文化馆举办的培训班先后去了贵州、云南等地。住了宾馆,坐了出租车,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让这个面朝黄土了一辈子的老阿奶年轻了一把,时髦了一把。
浪了一圈回来后,李七江晒什吉更忙了。她既要干地里的活,又要照顾家里,还要“做作业”。她所谓的“做作业”是完成刺绣、盘绣作品。
赵成生介绍,互助县文化局依托“土族盘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优势,结合班彦村实际,实施了“土族盘绣”产业扶贫项目,形成“公司+基地+带头人+基地成员” “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农户监督、合理分配”的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目前,村里正在修建总面积420平方米的盘绣产业基地,包括成品展厅、培训室、带头人工作室等,总投入300万元。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响个不停。赵成生预计,自产自销后,女人们一年的保守收入能达五六千元。
西藏媳妇一人放300只羊
吕有荣家不光老伴是做刺绣、盘绣的一把好手,他的儿媳妇永青也很厉害。他家茶几上放着两本结业证书,一本是互助县“土族盘绣”人才培训班结业证书,一本是互助县“雨露工程”民族舞蹈培训班结业证书,都是永青的。说起这个儿媳妇,吕有荣和老伴直夸: “攒劲!”
永青是从西藏嫁到班彦村的媳妇,长得瘦瘦的,清秀、干练。上一次见她,她刚从山上放羊回来,骑着一辆笨重的摩托车。一看家里来了一大群人,她赶紧把摩托车停放在院子里,钻进厨房做起了面片。她揪了满满一大锅面片,招呼大家趁热吃。吃完面片,她又骑着摩托车出门了,她要去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升学宴。
这是个风风火火的媳妇。一年里,老两口已记不清有多少人来家里参观,全都是永青招待。他们说,永青很能吃苦,每天早晨五六点就骑着摩托车上山放羊,她一个人放300只羊,羊跑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母羊下了小羊羔,她就把小羊羔抱回家悉心照料。前不久,300只羊全部出售,一只羊800元钱,这个女人不简单啊,收入24万元。
今年5月,永青支持丈夫租赁村口的店铺开了一家小饭馆,一天的销售额在300元左右,解决了一家人的日常开支。
更不简单的是,这个儿媳妇有远见、有胆魄。她和丈夫贷款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土豆窖,投入30万元,收购了近百吨土豆储存,刚卖出18吨,其余的等着之后再卖出,就能再赚一笔了。
“这个媳妇确实攒劲,换作其他人可没这么大胆,村里人没有不夸她的,真的是能文能武,为家庭脱贫致富立了大功。”赵成生也忍不住夸奖永青。
永青连连摆手,头巾包裹下的脸红了。她说,多亏了扶贫工作队,帮助他们住进了新家,帮助他们找到了致富门路。 “上个月,我们看了十九大直播,我知道农村政策越来越好了,女人也要干大事,好日子还在后头!”
女人顶起半边天
除发展传统手艺外,半个月前,班彦村实施的2.5MWP屋顶分布式扶贫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了。该项目总投资约1600万元,预计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平均每户年分配收入2500元,可持续获益20年。
再过十天,村里的肉驴养殖场就建成了。村里注册成立了“布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党组织+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发展肉驴养殖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肉驴养殖场建在七八公里远的旧村山上,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赵成生感慨万千。赵成生到班彦村任职第一书记7个月了。他回忆,第一天踏进村时,基础设施建设才开始,道路是沙石路,村大门还未修建,家家户户忙着收拾院子。村民们心里很忐忑,搬迁后的生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
如今,村民们早已习惯了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带来了新的精神面貌,村民们早出晚归,收入节节高升,实现了安家立业目标的他们笑容时常挂在脸上。
“十九大召开后,人人都把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常挂在嘴边。”赵成生讲述,十九大召开后,省委书记王国生和中央宣讲团先后走进班彦村宣讲十九大精神,让他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段话,增强了赵成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对现代化农村建设充满了期望。他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力做好扶贫工作,用心服务百姓,用情温暖人心。
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后,村民们对年底整体脱贫也是信心满满,妇女们更是干劲十足。她们的眼界开阔了,地位提高了,一部分人挣到了第一笔收入。
明年,班彦村的目标是打造“土族盘绣第一村”。到那时,女人们真的要顶起半边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