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红军走过的地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家学者班玛行侧记
初秋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军沟内,群山叠翠,草木葱郁,蜿蜒流转的玛柯河缓缓流淌。河两岸,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鲜艳。
8月14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家学者班玛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向班玛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赠送纪念品仪式在这里举行。
国防大学原党委常委、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党组书记兼副理事长、少将苏希胜,红四方面军老战士万海峰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原总参四部部长、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顾问、少将万晓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大学和青海省委统战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着盛装的班玛县干部群众一起,重走红军路,追寻和重温工农红军当年的革命足迹。
素有“果洛小江南”美称的班玛县,不仅因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名声斐然。1936年7月,红军二、四方面军近2.5万人从四川甘孜进入班玛县子木达沟,在这里休整22天,更是赋予了子木达沟鲜艳的革命色彩。
当地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并借以教育后人追念学习红军的英雄伟绩,把子木达沟改称为“红军沟”,成为全省独树一帜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仪式上,苏希胜、王延中、方强等人先后致辞,专家学者一行向班玛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赠送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老红军签名旗;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向班玛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赠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纪念章、《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美术作品选》和《红旗飘飘红军小学》等纪念品。
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沿着红军栈道拾级而上,大家一起来到了红军哨所和朱德会议室。年逾古稀的少将万晓援难掩心中的激动,他说,“做为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热情善良的班玛群众为经过这里的红军积极筹粮找药、把红军安安全全送出青海藏区,‘不忘初心’,我们感恩班玛群众。”
长征路上,是二万五千里的奔波,也是二万五千里的意志。在这段路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红军哨所旁,干部群众围在苏希胜少将身旁,眼含热泪,听将军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在这里停留了不过20多天的时间,但和我们当地的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来红军墓前悼念逝去的红军战士。”灯塔乡牧民索南加深情地说。
班玛县是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的地方。红军把抗日的种子撒播在玛柯河畔、山谷平地和牧民帐篷,也把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带到了这里,使这片鲜为人知的土地,从此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
为了开发挖掘珍贵的红色资源,班玛县委、县政府分别于1985年、2005年修建了具有藏汉建筑风格的“红军亭”和班玛县红色旅游展览馆;2012年及2013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教学实践基地”在红军沟挂牌成立。
走过红军泉和红军桥,一行人来到红军墓前,向英雄默哀。默哀过后,庄严地在红军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班玛县直机关并省州驻县各单位、各乡镇5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苑玉虹 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