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作引“,四通八达”皆为路

23.01.2018  09:33

  青海新闻网讯 每每提及生态一词,人们总会将它和环境保护关联起来;每每提及发展一事,全省各地殊途同归的指向——绿色发展,绿色崛起。

  青海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潜力源于生态。那么,围绕生态“做文章”,不仅要建立生态环保的长效机制,让山更青,水更秀;而且要把握生态环保与发展中的机遇,另辟蹊径,培育绿色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拓展生态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在各地正竞相上演着一幕幕“谋生态”、“促发展”的绿色生动实践。

  地里的秸秆以往总是让庄稼人最为头疼的东西。在农村,每年秋收春耕时你会看到田野边火光冲天、云雾缭绕的景象,这种方法虽然是最为省事的,但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可见一斑。

  于是,一些脑袋灵光的人们就想出了将这些“烧柴”变成宝的办法——笔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一家秸秆加工工厂就看到了变废为宝的过程。他们会在应季时收购当地百姓手中的秸秆,之后加工成生态饲料,带动了周边农户回收秸秆等作物废料的兴致,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好方法,更是生态循环发展脑洞大开的可贵尝试。

  类似的实践并非个例,如今,生态循环发展思路引领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突破窠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崭新的姿态立于“绿色”潮头。生态作引,“四通八达”皆为路。

  在西宁,绿色样板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每个青海人的骄傲;在海东,传统果蔬种植模式被高标准、绿色、系统的生态循环农业所替代,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农业特色产品;在海西,循环经济模式下一批批老旧工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一些新型企业也正依托生态环保理念而不断进取,为当地带来众多效益;在海南,不断探索出的农牧业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模式,更是让广袤的草场恢复了原本的模样,让农牧民减畜不减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