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日见成效 三江源水资源量10年来增加近80亿立方米 相当于560个西湖
9月9日,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获悉,我省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评估显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藏羚羊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
2014年1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规划范围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21个县158个乡镇1214个行政村,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支撑配套两大类24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60.57亿元。截至目前,国家下达三江源二期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15亿元,我省财政垫资3亿元,实施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黑土滩治理、封山育林等项目,目前各项实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根据中科院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的第三方综合评估认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资源总量增加,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水源涵养量增幅达6.25%,水质始终保持优良。植被覆盖度增加,产草量整体提高30%,土壤保持量增幅达32.5%,三江源区草地整体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百万亩黑土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80%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强,目前三江源区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数量得到恢复性增加,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藏羚羊数量恢复到7万多只,斑头雁数量从不到1千只增加到目前的3千多只。近年来三江源核心区雪豹频现,各大水域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反映了三江源作为世界高原动植物资源库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对世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