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要渗透到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

18.01.2017  09:33

  青海新闻网讯

  会外连线

  作为人大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党支部书记才保,参加了这两天正在举行的全省两会。闲暇之余,才保会将两会的相关信息发到宁夏村的群里,引起了村里人纷纷点赞和讨论。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今年要实施哪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

  “要大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联动,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把生态文明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在保护生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实践中,探索走出一条青海绿色崛起之路。”才保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发到了微信群里。

  一看到才保发的这条信息,村里平时保护生态最为积极的华青才让在群里发话:“‘把生态文明渗透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说得很好,我觉得今后我们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日常的小事开始保护生态,比如,严格要求生活污水不乱排放,垃圾不乱扔,做好畜棚里的卫生清洁工作。”你一言我一语,宁夏村的村民们在群里火热地聊了起来。

  从沙尘暴肆虐、草场退化严重到恢复草畜平衡,对于宁夏村的群众来说,蓝天、白云、草原是他们最为珍惜的东西。

  “小时候,我们这里天蓝云白,还有大草原,有最美的风景。后来牲畜量过多,草场退化严重,沙尘天气来临,能持续整整一个多月,牲畜的成活率也不高,牧民们也没多少收入。”才保对二十多年前恶劣的生态环境记忆尤深。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宁夏村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将草场载畜由原来的平均0.25公顷/羊单位核定为平均0.33公顷/羊单位,引导牧民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和饲草料加工,努力实现人、草、畜平衡。

  才保说:“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16000多元,村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后,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村里的牧民都已定居,而且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了分离,在生活区也修建了围墙。夏天牲畜在草原放牧,村里人都会在畜棚里种一些蔬菜。”

  我说两会·“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我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的村民华青才让。“我很爱我生活的地方,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蓝蓝的天空、大片草原、清澈见底的沙柳河,还有神秘的青海湖。”

  “平常我出门的时候,会沿路将村道上的垃圾随手捡起来,在牧区做这件事可不容易。我捡垃圾的时候,必须要开上自己的车,将捡到的垃圾放到车的后备箱。因为在牧区,尽管我们已经定居,但是每户人家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回家后我会将这些垃圾送到村里定点的垃圾场。开始我这样做的时候,家里人跟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看到村道变得干净了,也减少了牲畜因为吃了塑料袋而致死的事情发生。渐渐地我出去捡垃圾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到也会跟着我去。现在村里人基本都不会在村道上乱扔垃圾了。”

  “每到天气变冷的时候,大家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前往沙柳河边,去查看有没有搁浅或者被冻伤的湟鱼,如果还有湟鱼没游回到青海湖,我们会把这些鱼,送到距村子二十公里外的青海湖里。每年来青海湖游玩的人非常多,我也会劝说游客不要乱扔垃圾。到旅游旺季,我们会每天都到青海湖周边进行垃圾的清理工作。我做这些是希望能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让她一直都保持现在这般美丽的样子。”(丁玉梅)

  一线传真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堡村绿化一角。马忠良摄

  南北山绿化工程是我省坚持实施多年的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变山河面貌、营造城镇良好人居环境为主的生态建设典范工程。

  2016年西宁市完成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建设任务3620公顷,为西宁市通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的主要通道两侧沿线山体披上绿装。2017年计划完成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建设任务4647公顷。

  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常黎明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今年要抓好南北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下一步,我们将把西宁通向三大县城主要通道两侧和县城周边的宜林地进行全面绿化。从2015年至2020年,计划利用6年时间,完成造林任务18000公顷,实现“再造一个南北山”的远大目标。(邢曼玉)

阿尼玛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山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巡逻中。记者张浩摄

  黄河源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阿尼玛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十八个保护分区之一,复杂的地形地貌、多变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雪豹、雪鸡、白唇鹿、藏野驴、棕熊、马麝、岩羊等踪迹随处可见,这里还盛产虫草、当归、党参、贝母等30多种名贵中藏药材。

  阿尼玛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山保护站全体职工,立足本职,积极开展日常巡护、宣传、野生动植物监测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果牧民群众发现受伤的动物,都会送到保护站进行救助。

  “我在保护区工作10年了,每当看到这里的野生动物欢快地奔跑,非常欣喜.这几年在林区巡逻时,看见野生动物的频率越来越多,说明它们的数量增加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如今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护站站长才旦加说。(张浩)

  会外看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两天,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杨皓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一直都在关注着全省“两会”动态,他格外关心的就是生态环境方面。

  他说,“2016年,我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恢复并重,驰为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保护的管理体制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重点项目实施等方面精准发力,充分体现出具体化、青海化和实践化的建设特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爱护青山绿水,珍惜青山绿水,让各族群众守望蔚蓝天空、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健康干净水,体现出省委省政府执政为民、唱好生态保护大戏的信心和勇气。”杨皓然认为,去年,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展开,省州县乡村五级管理实体完成组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杨皓然表示,“生态”“环保”“绿色”“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一直是全省上下追逐的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更加扎实有效。”这就抓住了青海的实际和关键,也符合中央对青海工作的定位,更体现出青海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当好“守护神”,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就是要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魏爽)

  读报告话基层·“现在村里村外都是风景”

  透过铁盖乡吾雷村大门,一副整洁漂亮的景象扑面而来。记者苏烽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并重,驰而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重点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茫茫沙滩上成片的光伏“绿洲”让人惊叹不已,错落有致的街道上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一个个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工程和措施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赞赏和支持……

  1月17日,记者坐车沿着宽阔笔直的公路向东驶去,一路上看到不少大大小小的村落,既整洁又亮丽,让人目不暇接。同行的共和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负责人游庆莲介绍说:“2016年,共和县在恰卜恰镇、龙羊峡镇、倒淌河镇、铁盖乡共4个乡镇12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这覆盖了全县的大部分村子,你眼前看到的这些只是项目中的一部分。”

  铁盖乡吾雷村就坐落在公路的拐弯处,大概又行驶了十几分钟的车程,一座精美的铁艺大门矗立在村口,上面五彩斑斓的彩旗仿佛是在昭示着村子的美好气象。

  透过大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户,一直延伸到村子尽头,在道路两旁连杂草树枝都寻不到踪迹……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村变得这么漂亮!”在家门口正在晒太阳的吉姆老阿妈竖起大拇指说道。

  2016年,共和县投资475万元,分别在每个村实施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工程及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工程,配置户外垃圾桶233个,摆臂式垃圾斗69个,摆臂式垃圾车6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四轮自卸垃圾车12辆。每村配置清洁工具5套,共60套。

  吉姆家就在村子口,新建的铁艺大门加上二层小楼,看起来十分漂亮洋气。2016年,得益于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吉姆一家住进了这里,而且家门口的“诟病”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吉姆所说的“诟病”就是原先公路拐弯处的垃圾堆放处。以前每年一到夏季,堆放的垃圾散发出的一股子臭味直扑家门,这让吉姆老人一度连门都不敢开。如今,用吉姆老人的话说,现在别说开着门了,就是每天在家门口待上几个钟头也是一种享受。

  “村子变漂亮了,村里乱扔垃圾的现象也不见了,村里村外都是风景。”村民周太才让自豪地说道,现在村里专门成立了清洁队,每4户为一个小组,配有两辆垃圾车轮流进行垃圾回收和处理,他很自信,以后我们的村子只会更漂亮……(苏峰)

  两会e闻

  @柈世琉璃:我生活在德令哈市已经几十年,从最初来时一片荒芜,到现在绿树成阴、高楼耸立,对这座城市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绿色发展带来的好处,让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省的重要优势,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花开荼蘼:人们都说,青海“感冒”全球“打喷嚏”。我省作为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滋润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亚洲水塔、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世界大气水分循环的重要生态调节区,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且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当“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了全省各族群众共同关注的“热词”,当大美青海的绿色底色日益擦亮,广泛的生态共识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进而转化为人们积极的行动和巨大的合力。

  @爱心使者:2016年我省各族群众守望蔚蓝天空、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健康干净水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所以,期待新的一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只是个人,都应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起公共责任,使低碳环保真正成为生活“新常态”。

  @跟屁虫:2016年,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并重,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5%。“天更蓝”、“水更清”是我们每一个人新年最大的愿望,我们有信心让“高原蓝”成为大美青海最靓丽的名片。

  @梦里苍穹:行走在三江源头,水草丰密、天蓝地绿,成群结队的藏羚羊,时映于湖光粼粼之间。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青海三江源头水源涵养量达到年400多亿立方米。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典范,希望2017年能够继续抓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保护建设、南北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安东尼的不二兔:人口仅583.42万人的青海省是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的省份之一,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畅,是中国生存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但尽管这样,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省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生态状况日益好转。期待,让绿色成为我省发展的底色,让每一个人共享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贫困户在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受益。(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