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指挥棒 下活扶贫棋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格尔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相关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举措,因地制宜,坚持“两业”并重,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打基础作用,突出产业带动,引入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注重就业帮扶,拓宽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渠道路径,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了根本支撑。通过用好、用足政策“指挥棒”,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激活了全市扶贫“一盘棋”。
在郭勒木德镇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入股的牲畜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从政府扶持、惠民政策助推到自己发力、创业致富,牧民们鼓了钱袋子。2017年,该牧业合作社销售收入92.8万元,其中75.8万元用于分红。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祁生发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我们对牛羊肉进行深加工,反季节销售。现在,我们准备把其他没入社的社员吸纳进来,明年分红会再提高,让牧户的日子越来越好。”近年来,格尔木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得民心、随民愿的脱贫道路。通过产业扶贫,从等靠要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全市贫困群众不但实现了生活上的脱贫,也实现了“思想脱贫”,日子越过越好,道路越走越宽。
大力推进电商扶贫,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互联网+特色产业”这条致富奔小康新路。目前,格尔木市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1个,建成青藏电商工业园、昆仑梦工厂以及格尔木创业孵化基地等电商服务点,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举”的电商扶贫新格局。
那棱格勒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爱德木就是电商销售的获益人,也通过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足不出户的销售模式让大家感受到了国家强大、科技发达的实惠和好处。爱德木告诉记者:“我们‘那棱格勒’品牌蒙古羊肉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让我们羊肉走出青海,销往全国各地,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羊肉的包装和量进行了设计,包装不同,价格也不相同,我们这边的牛羊肉深受内地群众的喜爱,前景看好。”
在格尔木各乡镇,这样的合作社还有很多,每到一村,各种类型和品牌的合作社层出不穷、各有特色,通过不同的产业链条、销售渠道,为贫困群众架起了一条条畅通的致富桥。
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为了切实让产业扶贫发挥效应,格尔木市结合自身特点,紧锣密鼓出台行动方案和计划,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落实补贴政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产业扶贫的魅力正在绽放。
郭勒木德镇中村村民向志仁今年已经55岁了,家庭条件较为贫困,几年来,向老伯一直想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但因为年龄较大,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得知向老伯的情况后,格尔木瑶池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阮华平及时联系到郭勒木德镇及中村、西村村委会,将和向老伯家庭情况一样的另外5户贫困户,吸纳到自己的公司里来,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就这样,每天白天喂猪、晚上巡视值班,一个月下来,向老伯能领到4000多元工资。他高兴地说:“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喂猪,再就是晚上看个门,我们年龄大了,出门打工,人家也不要,在这里,一个月能挣4000块钱,我还能带孙子,真的很好。”
通过产业扶贫,让乡亲们从中获利。阮华平觉得是土地给了他现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最终还是要回馈给土地。于是他雇佣周边的贫困村民,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村民。他告诉记者:“格尔木瑶池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在中村和西村总共扶贫了六户贫困户。我们公司是西村的产业扶贫企业,所以,每年公司都会拿出十几万块钱用于西村的扶贫,目前,我们带动了西村372户贫困村民共同致富。”
为推进农村扶贫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格尔木市加大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等力度,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格尔木市按照中央和省州市的扶持政策要求,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着力把精准扶贫规划、目标转化为一件件具体措施。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农牧区群众欣喜不已。“我们村上以前环境不好,这几年,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但贫困户受到了大力扶持,他们的家庭条件变好了,连村上的环境也整个变好了。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大家也不像以前那么闲了,一天天的都忙碌得很。找工作、打工,以前很多人不想干的工作,现在也都愿意干了,大家的思想观念转变很大,这些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啊。”郭勒木德镇乐苑村村民余才昌说。
值得一提的是,格尔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优势等,重点推进现代农牧业、民族特色旅游业等扶贫产业,形成了“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产业扶贫格局。通过“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的投资型模式分红、积极探索“贷款+贫困户”模式、“股份+贫困户”模式等,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下,让产业扶贫的魅力得到绽放。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走出家门,创造财富,格尔木市结合本地实际,立足本地特色,发力培育产业工人,鼓励群众就业,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的生活,拥有了崭新的生活。
在郭勒木德镇政府不远处,有一家汽修电焊铺车来车往,店铺里前来咨询、修车的人络绎不绝,老板赵福乐得合不拢嘴。以前家里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不稳定不说,还时常入不敷出,看着越来越贫困的家庭,赵福就想学一门技术改变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有电焊工培训课,这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赵福现在开了一家电焊铺,年家庭收入达到了十万余元。虽然说每天起早贪黑,可是看着门前来来往往的车辆,赵福乐在心里,从不言苦。他说:“现在每天都很忙,学到了手艺,靠技术吃饭,不求人。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穷日子了,生活越来越好,感觉有奔头了。”
危旧房屋改造、产业政策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解决就业,近年来,格尔木市按照国家考核评估“三率一度”“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摘帽18项指标要求,全市上下始终坚持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进一步查漏补缺,补短板、强弱项、健机制,以绣花功夫、对症下药,“医治”导致农牧民群众的“穷病”,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精准施策,扎扎实实地拔出穷根,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炎炎夏日的早晨,青藏高原的湛蓝的天空让人无比惬意,每天,郭勒木德镇中村的张秀琴、许常月夫妇都会骑着电瓶车,到镇上的人工林林地浇水、整地、捡拾垃圾,高原的夏季,骄阳似火,在林地里晒一会,就会让人口渴难耐,烈日给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带来了些许难度。“全副武装”让张秀琴夫妇俩每天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
但无论是迎着风沙,还是顶着烈日,都不能阻止夫妻俩工作的脚步,对于这份工作,夫妻俩十分珍惜,“我们两口子现在作为护林员,一年下来收入也可以,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丈夫许常月一边忙着林地里的活儿,一边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幸福事儿。
宽敞、亮堂的120平方米的房间,被张秀琴两口子收拾得干净利索,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和装修丝毫不比城里差。对照以前的生活,张秀琴内心感慨万千“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把房子也好好地装修了一下,现在生活比起以前真的好了太多太多。”
中午得空,张秀琴拿出鞋垫,哼着小曲,熟练地绣着,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像午后的暖阳,洒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2016年7月至今,是张秀琴感觉生活最充实的一段日子。
在张秀琴夫妇眼里,林地的浇灌、清淤、垃圾捡拾都是片刻也耽误不得。每天,张秀琴夫妇俩按照分工,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忙活着。从贫困户到护林员,从每年打零工微薄的收入,到两口子每年7万多块钱的进账,张秀琴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夫妇俩也为能成为一名护林员,能够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身体有病,前些年都是靠老公一个人打零工,现在,市上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让我们当上了护林员,有了固定的工作,浇水护林,这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张秀琴朴实的话语让人倍感欣慰。
近年来,格尔木市创新扶贫机制体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因需制宜,扩大就业渠道,让贫困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工作两手相牵,绿树成荫与群众脱贫相依相伴。
格尔木市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和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到宣传引导到位、服务对接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为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有转移就业意愿、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乡镇劳动者特别是农村有困难的群众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力争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的。
郭勒木德镇城北村村民井含启家里有五口人,前几年主要以种植蔬菜为家庭经济来源,收入增长缓慢。从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井含启一家靠转移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一步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是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的职工,有了固定的工作,井含启内心十分满足。他说:“通过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我家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自力更生,把生活过得更美满,让父母安享晚年”。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可以说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活水之源”。郭勒木德镇红柳村村民李光荣既是仁达专业合作社社员,又实现了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他说:“原来我就是特别羡慕那些城里人,每天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交车,每天上班,按时下班,现在我也走到这一步了,挺好的。”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到位,真正让广大群众满意、受益。格尔木市针对联点村、联点户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方案,确保脱贫退出成效更加明显精准。帮助贫困家庭销售农畜产品,解决全年生产发展资金周转困难问题。持续深入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按照《格尔木市开展脱贫攻坚迎检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格尔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进村入户、逐村逐户开展宣传教育,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有力提升全体农牧民群众的感恩意识,积极调动困难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等基本技能,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用好政策这根“指挥棒”,切实盘活全市扶贫“一盘棋”,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