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描摹大自然的底色

15.04.2016  02:56

  青海新闻网讯 “一些苗木该出圃了,要联系苗木商收购,花卉的种植工作也开始了,到了这个季节,我们特别忙。”3月29日,忙碌于春季苗木工作的西宁市园林局绿化公司蒲海萍对记者说。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

  蒲海萍就是为大自然播绿之路上微小而又不可或缺的一员,以辛勤的汗水播下生命的绿。

  “西宁啥都好,就是山上不长草。”这是蒲海萍的大学老师在多年前说的一句话。听到这,当时在园林专业学习的青海学生蒲海萍心里很难受。

  2004年从大学毕业之后她就回到了青海,成为了绿色城市创建者的一员。

  四月育树、五月育花、六月育草、修剪、施肥……大家平时看不到的工作就是蒲海萍和她的同事们在年复一年做的事情。

  “西宁的绿化真是好得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现在,许多外地来的游客都会这样说。

  “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曾经是西宁生态环境最真实、最残酷的写照。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经过许多人心血的浇灌,西宁终于改变了面貌,与成片成片不断拓展的绿荫相伴,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诸多荣誉加身。

  蒲海萍所负责的13个苗圃总面积有3300余公顷,每年出圃苗木数量达100万余株,其中90%以上都用于西宁市的街道景观绿化和南北山的绿化建设,其余供给周边省份城市。良好的苗木品质深受内蒙古等省市的好评。

  租用农民的土地建设苗圃,雇佣农民到苗圃工作帮助解决就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绿色发展中,蒲海萍的团队绿地不断向周围扩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下午我们就要去乐都的苗圃,现在好多苗木出圃需要工人,在乐都一天给60元的工钱,附近的老百姓都愿意来我们苗圃打工,而且租用老百姓的地,每公顷也会给800元到1000元的费用。”蒲海萍说。

  “可以收土地租金,还能到苗圃基地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李广民说。

  西宁市中心广场的大花坛是市民已经很熟悉的景观,蒲海萍和她的团队每年都要提前半年进行方案策划,提前一个月做物料准备,再和20多个工人花费三天时间搭建,才能在每年“五一”节的时候把这份美丽展现出来。

  “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尤其是在高原,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要想种好一棵树、养好一株花,都不是容易的事,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城市的绿意!为城市绿色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蒲海萍这样希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