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来稳增长调结构

14.05.2017  02:41

  改革是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促进发展的制胜法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中,“改革创新”这一任务被放在首位,改革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凸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工业领域用改革来稳增长、调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功能,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

   传统产业是基础

  技改升级不落后

  还记得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从起初的不相信到不知所措,从期待经济回暖到反观自身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青海的工业经济经历了一个迷茫、自省和改革破局的过程。

  古语有“知己知彼”之说,面对新形势,我省一方面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一方面为青海工业经济再度把脉。

  对于青海来说,发展底子薄、任务重,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而工业是青海经济的顶梁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偏低与规模速度不高两重矛盾并存,逐步形成了以重型化为主的工业结构,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新兴产业规模小、拉动弱,企业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缩小,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滞后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新阶段这一背景下,工业经济减速换挡调整在新常态下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践行“四个转变”新思路,正确处理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的辩证关系。

  青海是我国电解铝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但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消耗了全省工业用电量的80%,却只创造约20%的工业增加值。电解铝产业的现状集中体现了青海工业产业结构偏粗偏短偏重的现状。为了改变过去产业集中于上游冶炼,摆脱为别人做嫁衣的局面,我省利用市场下行带来的“倒逼”机制,一方面通过兼并整合,使铝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电解铝就地精深加工,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形成了一条水电、电解铝、铝基合金为主板的产业链实体。

  开展上下游产业对接是我省帮扶企业,引导企业完善产业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针对我省投资拉动作用不足,产业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企业树立“产业链整体效益优先”的理念,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互保互供、协作联动的机制,有效解决企业在物料供应、价格调节等方面的问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6年,我省11个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557.85亿元。

  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近年来,我省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通过在企业召开现场会、对标技改、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和百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措施,电解铝、铁合金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技术指标国内领先。此外,由于青海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光伏、光热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84%,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3%。从这个角度来看,青海的电解铝产业是绿色能源支撑的传统产业。

  抓住“电”这个工业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我省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等改革创新举措,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今年一季度,我省交易电量较上年增加117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提高25.1个百分点。

  理清思路,青海继续发挥能源优势,特别是在绿色能源支撑下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同时,实施一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加大对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构建产业链清晰、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7.9%,创近三年来最好开局,完成工业总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26.3%。煤炭、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恢复性增长,传统产业稳住了工业基本面。

   新兴产业是未来

  补链强链增后劲

  单晶硅、多晶硅、锂离子电池、光纤产量分别增长136.1%、51.5%、9.8%、113.9%,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风能发电增长42.5%……今年1月至3月,我省新兴产业加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3.8%和32.6%。此外,轻工业高位增长,增速达19.8%,高载能行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增长动能实现了由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拉动。

  发展动能的转变,是持续不断的调结构带来的改变。在稳住传统产业基本面的同时,我省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集中力量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四个千亿元产业。

  全力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我省在率先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之后,格尔木50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格尔木50兆瓦聚光光伏电站、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群的装机规模均为全球最大;建设运行300座10千瓦以上独立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国内首座规模化熔盐储能光热电站,也是全球第三座投运的具备规模化储能的塔式光热电站。

  在新能源发电基地的带动下,我省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多晶硅、拉晶、切片、电池及组件、逆变器等门类齐全的产业链。

  比亚迪锂电池及配套材料、华泰汽车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基地、北捷新材料电池隔膜等重大项目先后开工,一条以盐湖提锂为基础,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电池至终端汽车的完整锂电产业链条实现了从绿色“芯”到绿色“行”的全面布局。

  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盐湖“镁梦”正在成真,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启航远行。

  作为我省消费品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按照《青海省“十三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特色生物资源原料供应相对充足、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为了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目前我省已制定百项创新攻坚工程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起草完成《青海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

   创新引领是关键

  两化融合是重点

  技术创新是青海的短板,但创新驱动也是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因此,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青海实施好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千亿元锂电产业集群和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沿湖路水制取电池级碳酸锂、高效结晶硅、晶体电池组件、军工用铝合金导轨型材、蓝宝石人工晶体制备产业化等一批重大专项,加快构建产业技术体系。

  通过创新驱动,去年我省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高海拔地区高压化成箔化成工艺技术”、“动力电池专用电解铜箔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5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制定“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等15项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突破了“高效多晶硅电池生产”等关键技术,“850V超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传统产业领域也实现了“铝电解槽用阳极优化综合研究与推广应用”、“超声波低耗水染色技术产业化应用”等22项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获得“柴达木黑枸杞加工特性及产业开发研究”、“废弃硼酸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等18项科技成果和专利。

  今年,我省将通过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供给,加快构建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组建太阳能综合利用战略技术联盟、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藏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抓好高效电池、光电新材料、多晶硅循环产业链等重大专项攻关,推动创新突破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启动建设全省技术交易大市场。落实“双创”优惠政策,构建“四众”平台,打造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利用大数据分析青海的旅游市场,利用大数据全面调查核实我省城乡房屋现状……今年伊始,在引进多家大数据行业企业之后,大数据的力量逐步显现。对于工业领域来说,落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加速破解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瓶颈、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因此,我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启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典型示范中心。加快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全面实施两化融合评价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积极引进阿里巴巴、浪潮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参与我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电子商务、绿色制造等项目建设。实施宽带提速增效工程,加快搭建海东、西宁、海西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实施政务云、产业云、民生云、生态云示范工程,推动青藏高原大数据灾备中心建设,促进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以改革为先,以创新为核。通过进一步推进强创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举措,我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着力优化存量、培育增量、主动减量,大幅度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花木嵯)